相关习题
 0  119173  119181  119187  119191  119197  119199  119203  119209  119211  119217  119223  119227  119229  119233  119239  119241  119247  119251  119253  119257  119259  119263  119265  119267  119268  119269  119271  119272  119273  119275  119277  119281  119283  119287  119289  119293  119299  119301  119307  119311  119313  119317  119323  119329  119331  119337  119341  119343  119349  119353  119359  11936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某自然湖泊主要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如图所示,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鲈鱼是引进品种,请回答:(图中数据为各生物类群同化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不能(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投放鲈鱼一段时间后,鱼a和鱼b之间竞争强度减弱(减弱,增强);
(3)据图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图中能量传递效率在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最高;
(4)为提高鲈鱼的产量可向湖泊中施肥,如果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湖泊内鱼类几乎全部死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缺少氧气.可预测再经过一段时间后食物网中需氧型生物类群也基本消失,水体发黑发臭,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生长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一中A、B、C都是芽,其中生长素浓度最高的是B,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过多,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距离顶芽越近的侧芽,抑制作用越强.
(2)茶树可通过去除顶芽来解除顶端优势以增加产量,还可通过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来实现,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3)图二是某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葡萄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最适浓度大约是4PPm.图示结果能(能、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有两重性.
(4)为验证幼嫩种子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某小组用番茄设计了甲、乙、丙三组实验.甲组不做处理,乙组番茄花蕾期去雄、套袋,丙组番茄花蕾期去雄、将雌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套袋处理(填处理方式).实验结果甲产生果实、乙不能产生果实、丙产生果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音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B2+C2+D2
C.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D_{1}}{W_{1}}$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C2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黑暗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如右图所示(“+“表示生长素多少),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3处促迸生长,2处抑制生长
B.2、4处生长素含量高是极性运输的结果
C.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根
D.若使小平台水平缓慢转动,幼苗将持续水平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将荒山秃岭改造为桃园不仅可以输出产品,还可以有效改善环境,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对这类桃园的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荒山秃岭改造为挑园后,水土不易流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对该桃园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进行调查时,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2)科研人员对新建桃园内桃叶蝉(桃树害虫)的数量迸行了连续监测,结果如图:
①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桃叶蝉种群密度时,若带有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获,则实际值要比调查结果偏大;
②监测期间在A、B处对害虫进行了化学防治,C处进行了生物防治,据图分析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害虫密度较长时间稳定在较低水平;
(3)桃园荒废数年后,将会出现从杂草丛生到树木茂盛的变化,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树林中植物垂直结构的复杂化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操作恰当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解离后染色制片
B.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可用黑藻叶片制片观察
C.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为增强观察效果,应迅速重复2~3次画滤液细线
D.检测蛋白质时,向样液中先后滴加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B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某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母本子代
一班1朵红花1朵红花298朵红花、101朵蓝花
二班1朵蓝花1朵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三班1朵红花1朵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四班1朵红花1朵红花全红花
(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一班和二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
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A+A×A+A,②A+A×A+a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i、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i、a2为显性.不能(能/不能)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1和Aa2,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红:蓝=1:0(全为红花),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二 (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假说-演绎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萌发的小麦种子中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和β-淀粉酶(不耐热,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目的: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生成的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表中所示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3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好.
试剂试管
1234567
麦芽糖标准溶液(mL)00.20.61.01.41.62.0
蒸馏水(mL)X1.8Y1.0Z0.40
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
(1)表中Y代表的数值是1.4.
步骤二:制取α-淀粉酶溶液
①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②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恒温箱中15min(大于70℃且长于15min也可),取出后迅速冷却以获得α-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取A、B、C、D四组试管并分别作以下处理.
试管A1A2A3B1B2B3CD
5%淀粉溶液(mL)222
α-淀粉酶溶液(mL)2222
蒸馏水(mL)2
40℃水浴锅中保温(min)1010101010101010
步骤四:将A1和B1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试管,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40℃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经过60℃水浴中加热3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1-7号试管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a-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1)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淀粉酶溶液中还原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对.
(2)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一段时间从而获得β-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苎麻俗称“中国草”,苎麻纤维所制纺织品具有挺括凉爽、易洗快干、牢固舒适等特点,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1)苎麻的葡糖基转移酶基因(GT-like)指导合成β-葡糖基转移酶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基本阶段.β-葡糖基转移酶能催化纤维素合成,该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理是酶能显著降低有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如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苎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或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或CO2的还原)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②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40℃.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该苎麻叶肉细胞叶绿体利用的CO2来源是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自身呼吸产生的)和从细胞外(外界环境吸收)吸收的.
③若温度保持在20℃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苎麻能否正常生长?不能,原因是该植株24h内净积累的有机物为0.
(3)为解决苎麻纤维颜色单一和提高苎麻品质,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对苎麻进行了改良,其基本流程如图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构成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②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的③端会和切出的目的基因的②端 (填①或②) 相连接.
③苎麻茎尖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填生物技术名称)获得完整植株的过程,有力地证明了即使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④若把植株A自交,获得的子代中能产生蓝色纤维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燕麦胚芽鞘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的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填“多于”或“少于”)向光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图中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C,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B.
(3)生长但不弯曲的是A和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