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9633  119641  119647  119651  119657  119659  119663  119669  119671  119677  119683  119687  119689  119693  119699  119701  119707  119711  119713  119717  119719  119723  119725  119727  119728  119729  119731  119732  119733  119735  119737  119741  119743  119747  119749  119753  119759  119761  119767  119771  119773  119777  119783  119789  119791  119797  119801  119803  119809  119813  119819  11982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赤霉素和矮壮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广泛用于植物栽培,从黄芩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某科研机构展开了赤霉素和矮壮素在黄芩种植中的应用研究,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黄芩的生理指标对照组实验组处理
喷施矮壮素喷施赤霉素
植株平均高度(cm)20.54021.46027.520
茎叶平均重量(g)0.2950.3820.364
根平均重量(g)0.1000.0530.047
根样品中黄酮类平均含量(mg/g)210.450146.293209.270
(1)本实验的研究课题是:研究赤霉素和矮壮素对黄芩生长和根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2)实验步骤: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黄芩幼苗若干置于相同容器中,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喷施200mg/L的蒸馏水,B组喷施2mL 200mg/L的矮壮素溶液;C组喷施2mL 200mg/L的赤霉素溶液.
②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26天,分组逐株测定植株高度、根和茎叶平均重量、根样品中黄酮类平均含量.
(3)据表格分析,赤霉素对黄芩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为提高黄芩根的产量,在黄芩栽培中不宜用(填“宜用”或“不宜用”)赤霉素和矮壮素 (填物质名称).
(4)若要研究赤霉素和矮壮素对黄芩幼苗种植的相互影响,除上述A、B、C三组外,还应增设D组,D组应喷施赤霉素和矮壮素的混合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请回答下列与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问题:
(1)番茄叶片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或叶绿素a),使CO2进入细胞在中与C5结合而被固定,形成的C3还原需光反应提供[H]和ATP.
(2)为探究大使CO2浓度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加倍的使CO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
分组及实验处理株高(cm)叶绿索含量(mg•g-1光合速率
15天30天45天15天30天45天(μmol•m-2•s-1
对照(自然条件)21.535.254.51.652.02.08.86
CO2浓度倍增21.938.361.21.752.42.4514.28
①据表分析,乙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CO2浓度倍增,加快了暗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叶绿素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加快.
②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甲、乙两组植株中的生长素含量.若检测结果是乙组生长素含量高于甲组,则支持假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面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内皮紊的主要受体ETA的过程,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 I的识别序列为,限制酶Xho I的识别序列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NA文库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基因组文库,若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片段,可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扩增过程需使用热稳定DNA聚合酶.
(2)过程③中,限制酶Xho I切割DNA,形成的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是-AGCT(或).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定向连接到载体上(或防止自身环化).
(3)过程④中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组合在一起;过程⑥中,要用Ca2+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外界DNA的感受态.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有利于检测内皮素受体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具有高效抗疟活性的酯类化合物,提取量较低.内生青霉菌是位于黄花蒿体内的一类微生物,能有效促进黄花蒿组培苗生长及青蒿素合成.下图是相关处理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培养过程中的②③过程叫再分化,①②③过程中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顺序以及用量比例的不同.④过程需要振荡培养的目的是增加溶氧量和使内生青霉素与培养液混合均匀.
(2)图示处埋流程中的培养基常用的灭菌装置是高压蒸汽灭菌锅,实验室一般使用保存的培养基母液来制备MS固体培养基,配制母液时,必须(填“必须”或“不必”)添加植物激素.配制培养基时,用蔗糖而不用葡萄糖作为供能物质的原因是用葡萄糖配制的培养基渗透压较高,导致细胞渗透失水.
(3)黄花蒿茎叶制成粉末的目的是提高萃取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二倍体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幼蚕体色正常与油质透明由等位基因T、t控制,蚕茧颜色中天然绿色蚕茧和白色蚕茧由另外一对等位基因G、g控制,下表是某研究小组的家蚕杂交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控制家蚕体色和蚕茧颜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杂交实验一亲本中雄家蚕的基因组成为GgZTZt
(2)实验二中雌性亲本产生的可育卵细胞的基因型为GW、gW.
杂交组合亲本子一代数量统计
雌家蚕数量(只)雄家蚕数量(只)
实验一体色正常绿茧(♀)×
体色正常绿茧(♂
体色正常绿茧127,油质透明绿茧125,
体色正常白茧43,油质透明白茧41
体色正常绿茧251
体色正常白茧83
实验二油质透明绿茧(♀)×
体色正常白茧(♂)
体色正常绿茧169,油质透明绿茧163
体色正常白茧165,油质透明白茧167
(3)家蚕有一种三体,其6号同源染色体有3条(比正常的多1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正常联会,然后分离,而另一条染色体不能配对,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控制蚕茧颜色的基因(G、g)在第6号染色体上.现以正常二倍体白色茧(gg)家蚕为父本,三体绿色茧家蚕(纯合子)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的三体绿色茧家蚕与正常二倍体白色茧家蚕杂交得到F2,F2中出现绿色茧三体的家蚕的概率是$\frac{1}{2}$,基因型为Ggg、GGg.
(4)家蚕中另一对等位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不能.若D基因缺失一段碱基对序列导致不能表达而成为d基因.这种变异从其来源上讲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缺失的一段碱基对序列可能是RNA聚合酶识别并与之结合的转录起始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某人工高产(高密度放养)草鱼塘(以草鱼为主)中,适量混养一定比例的鲢鱼、鳙鱼与鲤鱼(四种鱼的分布水层与食物如下表).据有关生物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鱼类分布水层食物
鲢鱼上层浮游植物
鳙鱼中上层浮游动物
草鱼中下层池底水草、黑麦草、人工饲料
鲤鱼下层螺蛳、水底蚯蚓等
(1)为了调查草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工作人员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若标志物易脱落,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数值大.四种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是由各种鱼类的食物(和空间)不同造成的.
(2)高密度放养时,也必须注意草鱼的投放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此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与单纯放养草鱼相比,混合放养有助于增产增收的原因是:能充分利用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从鱼塘中溶氧量昼夜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来看,工作人员选择清晨开启充氧机补充溶氧量的理由是:夜晚无光合作用,经过一夜水体中溶解氧因各种生物呼吸作用消耗,凌晨时达到最低,鱼此时最易缺氧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图1表示海兔的缩腮反射过程(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图2、图3表示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示意图.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当科研人员先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腮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敏感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缩鳃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腮肌.水流喷射到海兔喷水管皮肤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作用于突触l的后膜(填“前膜”或“后膜”),导致其发生电位变化,从而引起运动神经元兴奋,实现缩鳃反射.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感觉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减少,兴奋在突触1(填“突触1”或“突触2”)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
连续电刺激部位
测量指标
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持续产生持续产生不产生
运动神经元电位变化逐渐减弱逐渐减弱持续产生
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逐渐减弱一直正常
(3)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敏感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并释放5-羟色胺,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缩鳃反射的感受器只位于喷水管(填“头部”或“喷水管”)的皮肤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皮肤,不能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并释放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南疆塔里木是我国海岛棉的主要产区,棉花栽培中常常打顶摘心,有研究表明,棉花的早衰(蕾铃脱落增加、叶片过早衰老发黄)可能与打顶处理有关.研究人员利用相同条件下的同龄盆栽棉花植株,在打顶后第10天,通过测定距顶的第4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来探究打顶对棉花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
类别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CO2•m-2•s-1
呼吸速率
(μmolCO2•m-2•s-1
不打顶组0.288.13210.364.07
打顶组0.325.56239.073.50
(1)据表分析,打顶后,叶片过早衰老发黄的原因之一是叶绿素的含量降低.打顶组叶片中叶绿体实际消耗CO2的速率比不打顶组低3.14μmol CO2•m-2•s-1,研究人员认为CO2浓度不是导致打顶组出现该现象的限制因素,其判断依据是打顶组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较高.
(2)棉铃(果实)数量与光合速率大小也有密切关系.若要研究棉花去铃对距顶第4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写出简要设计步骤(思路):选取至少具有10个(或相同)棉铃数量的若干植株,均分为3~5组(或几组)每组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5天(或几天)后测定距顶第4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或CO2吸收速率或淀粉含量).
(3)研究进一步表明,棉花早衰的原因是打顶导致顶端优势丧失,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的值降低.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通过高、低两个供氮水平,对盆栽棉花设3个处理组.打顶后第10天,取距顶的第4片时片测定CTK和ABA两种激素的含量,数据如下图所示:

两组施氮水平中,低氮(填“低氮”或“高氮”)组的实验数据更能支持假说.据图1、图2的第2、3组对比分析可知,在低氮水平下,打顶后涂抹NAA,解除的顶端优势得以部分恢复,延缓了叶片早衰,其判断依据是棉花体内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有所上升,脱落酸(ABA)的含量有所降低(或植物体内CTK/ABA的值有所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
B.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某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C.树上栖息有昆虫和食虫鸟,它们相互彼此间都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逐渐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生殖而产生的遗传上均一的生物群,即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组成的一群细胞或者生物的个体.克隆在希腊语中是“小树枝叶”的意思,用以指无性增殖物,现在则指个体、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上的无性增殖物.
(1)个体水平: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得到的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群也被称为克隆;该培养法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该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2)细胞水平:动物细胞培养属于细胞克隆.进行细胞培养时,取的是动物组织块,首先将组织分散成许多单个细胞,具体方法是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然后,在无菌无毒的环境中培养,如何创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创造无菌,定期更换培养液创造无毒.培养所需的气体环境是95%空气+5%CO2
(3)分子水平:利用PCR技术,使特定的基因进行克隆,有可能得到均匀的基因群.设计引物是PCR技术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组引物(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列)都不合理(如图),请分别说明理由.

①第1组:引物I和引物II局部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第2组:引物I自身折叠后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 
②PCR反应体系中含有热稳定DNA聚合酶,下面的表达式不能正确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这是因为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