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9681  119689  119695  119699  119705  119707  119711  119717  119719  119725  119731  119735  119737  119741  119747  119749  119755  119759  119761  119765  119767  119771  119773  119775  119776  119777  119779  119780  119781  119783  119785  119789  119791  119795  119797  119801  119807  119809  119815  119819  119821  119825  119831  119837  119839  119845  119849  119851  119857  119861  119867  11987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装置均需要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B.①中NaOH溶液能排除空气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装置乙中应让④瓶先放置一会儿再与⑤瓶连接
D.在相同时间内,⑤瓶比③瓶的澄清石灰水更加混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色素,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可划分为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
B.植物细胞内的色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C.色素的不同导致植物不同的器官呈现不同的颜色
D.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可以分为两大类共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能降解苯磺隆菌株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氮源、无机盐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母液保存备用.若是菊花的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是MS固体培养基,原理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然后,将1mL土壤溶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3.8×107个.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作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这些纤维素可以在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后通过相关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转化为酒精或其他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2)从自然界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有两个关键的操作步骤:一是选择培养,二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使能够分解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从而淘汰不能分解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了刚果红染液,如果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以该菌落为中心的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2)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或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3)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4)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进一步鉴定菌株K并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A、B、C三组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的降解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样品管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一致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如图表示的是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趋势.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乳酸菌(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图是西瓜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曲线.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幼苗根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在相关条件不变时,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
C.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光合酶的最适温度
D.长期将温度维持在30℃,该西瓜幼苗将不能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表是豌豆四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设D、d表示株高的显隐性基因,R、r表示花颜色的显隐性基因)
组别表现型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627203617212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724750243260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95331700
高茎红花×高茎红花925328315108
(1)对于株高,根据第二、四或三组杂交结果,可判断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对于花的颜色,根据第一、四或四组杂交结果,可判断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2)组合一中亲本的基因型:DdRr×ddRr;
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DdRr×Ddrr;
组合三中亲本的基因型:DDRr×ddRr;
组合四中亲本的基因型:DdRr×DdRr;
(3)组合二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中纯合的概率是$\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B.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细胞分化,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比,遗传物质都不发生改变
C.分裂只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而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D.前者使细胞数目增加,后者使细胞种类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家庭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密封菜坛的原因是:①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密封后造成缺氧环境;②防止杂菌进入.
(2)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发酵(大量的食盐杀死了乳酸菌).
(3)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接种).
(4)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减少;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增加.
(5)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是厌氧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
(6)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青霉素杀死了乳酸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