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9897  119905  119911  119915  119921  119923  119927  119933  119935  119941  119947  119951  119953  119957  119963  119965  119971  119975  119977  119981  119983  119987  119989  119991  119992  119993  119995  119996  119997  119999  120001  120005  120007  120011  120013  120017  120023  120025  120031  120035  120037  120041  120047  120053  120055  120061  120065  120067  120073  120077  120083  120091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菊科植物青蒿中所含的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新型特效药.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实验结果】相关实验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生长期采集时间青霉素含量(mg/g)
成苗期05/131.611
06/132.933
生长盛期07/134.572
08/135.821
花期09/133.821
果期09/133.198
表2
青蒿素含量(mg/g)
7月13日7月23日8月13日
根部0.699(晒干)1.048(晒干)1.487(晒干)
0.340(烘干)0.719(烘干)0.993(烘干)
茎部未测得0.108(晒干)0.096(晒干)
0.086(烘干)0.022(烘干)
老叶(叶龄21天)3.609(晒干)4.018(晒干)4.269(晒干)
2.256(烘干)2.705(烘干)3.951(烘干)
新叶(叶龄21天)4.572(晒干)4.654(晒干)5.821(晒干)
3.486(烘干)3.692(烘干)4.585(烘干)
【实验二】生物工程合成青蒿素
为避免青蒿被过度采集,研究者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生产青蒿素,但直接从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提取青蒿素的效果很不理想,因而采取如图中①~④所示实验流程合成青蒿素,其中发根农杆菌具有Ri质粒,可促进青蒿愈伤组织生根.

(1)据表1和表2分析,实验一的实验目的不包括D
A.不同生长期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       B.不同青蒿组织中的青蒿素含量
C.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提取的影响     D.不同日照时长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2)提取青蒿素应选取的最佳青蒿材料是生长盛期的新叶.步骤③青蒿叶片组织加入抗生素的作用是杀死发根农杆菌及其他细菌.
(3)据实验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D(多选)
A.未分化的青蒿组织中青蒿素含量高    B.该实验是从青蒿根中提取青蒿素
C.Ri质粒转化青蒿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  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产青蒿素
【实验三】植物激素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萘乙酸 (NAA)是最常用来调控发根生长及代谢中间产物形成的一种激素.研究者假设NAA能促进青蒿愈伤组织发根,并能提高青蒿发根后青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如表.
NAA对青蒿组织发根和产生青蒿素的影响
组别NAA浓度 (mg/L)发根生长比青蒿素含量 (mg/g)
A0.02534.4570.080
B0.05033.5000.166
C0.10029.4000.128
D0.25015.8130.000
E0.50013.0590.000
F0.7508.7060.000
G27.1011.480
(注:发根生长比指的是:收获时鲜重/接种量)
(4)表中①表示的数值是0.
(5)根据实验三结果,请画出发根生长比与NAA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6)由实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低浓度的萘乙酸能促进愈伤组织发根,超过一定浓度抑制发根.②萘乙酸减少了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具有一定长度的核苷酸链的3’端的羟基上,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
(2)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3)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若该DNA的一条单链中,A和G的数量与T和C的数量之比为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中是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如表实验:
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1)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2)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R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AARR,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frac{10}{13}$.
(3)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1}{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
(2)Ⅲ9的基因型是aa,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AA或Aa.
(3)如果Ⅱ5与Ⅱ6再生一个小孩,是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frac{1}{8}$.
(4)该图可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病的系谱图?为什么?不可能,因为9号患病,5号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1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的变化.图2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

(l)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
(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分裂过程.A~D细胞中处在这个时期的有BD
(3)A~D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BC,A细胞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的比例是1:1:0.
(4)着丝点分裂分别在横坐标数字的6-7、11-12处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种蝴蝶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
(1)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紫翅绿眼)PpGg,(紫翅白眼)Ppgg.
(2)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写基因型)ppGg,ppgg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F1中的纯合子占比例是$\frac{1}{4}$.
(3)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规律是和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患有该病,问这对夫妇生下健康小孩的概率是(  )
A.0B.$\frac{1}{4}$C.$\frac{2}{4}$D.$\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一批田鼠迁入某草原,某科研小组对其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的曲线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加后减少.
(2)该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标志重捕法测得.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近似理想条件,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3)图中D点时刻,该田鼠的年龄组成类型的具体特点是各年龄阶段的田鼠所占比例适中,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B点(选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请回答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为了验证萘乙酸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作用相似,某人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某植物嫩枝若干条,随机平分为A、B、C三组,进行了如表中实验:
组别处理培养
A组去掉嫩叶,浸于10ppm的NAA溶液中24h后取出枝条,用清水洗净,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杯外包上黑纸避光,观察枝条生根情况
B组不去掉嫩叶,浸于10ppm的NAA溶液中
C组不去掉嫩叶,浸于清水中
①实验中有2组(填“1”“2”或“3”)对照实验.
②用黑纸包住烧杯遮光的原因可能是避免光对植物生根产生的影响.
(2)研究者取生长良好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

①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气孔关闭.
②用0.004%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
(3)为研究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乙烯利、cPTIO(NO清除剂)等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乙烯通过诱导NO的产生,导致气孔关闭(或开度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最近德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纳米颗粒核糖核酸(RNA)疫苗,其原理如下:
用脂肪酸包裹癌症RNA(一种基因编码形式),使之成为一种病毒模拟物.该纳米颗粒注射进入体可模拟病毒入侵.它们随后潜入树突状细胞中.这些细胞可对纳米颗粒中的RNA进行“解码”,产生癌症抗原.这些抗原随后激活抵抗癌症的T细胞,让它们发起抗肿瘤攻击.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疫苗激发的特异性免疫属于细胞免疫.
(2)病毒模拟物之所以能够潜入树突状细胞,从细胞结构上来看,是因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已知树突状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其功能与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的功能最相似.
(3)癌细胞的特征表现为(至少答2点):①能够无限增殖;②细胞形状发生显著改变、③细胞膜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4)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正常机体中T细胞抗肿瘤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