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9937  119945  119951  119955  119961  119963  119967  119973  119975  119981  119987  119991  119993  119997  120003  120005  120011  120015  120017  120021  120023  120027  120029  120031  120032  120033  120035  120036  120037  120039  120041  120045  120047  120051  120053  120057  120063  120065  120071  120075  120077  120081  120087  120093  120095  120101  120105  120107  120113  120117  120123  120131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人将两植株杂交获得的100颗种子种下去,结果为:桔红果叶片有短毛37株,桔红果叶片无毛19株,桔红果叶片有长毛18株;黄果叶片有短毛13株,黄果叶片有长毛7株,黄果叶片无毛6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子
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桔红果短毛
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桔红果长毛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表所示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kJ•m-2•a-1
PgPnR
A15.92.813.1
B870.7369.4501.3
C0.90.30.6
D141.061.979.1
E211.520.1191.4
分析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B;为什么?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C.
(3)若D的种群数量下降,则种群数量增加的是B.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是5.7%.
(5)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是.为什么?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群落.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
(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10%.
(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碳不能(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人为将两个池塘中的青蛙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否产生可育后代;
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可以则仍为一个物种,如果不能则为两种青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
(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或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240只/hm2.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大.
(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下丘脑、垂体(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4)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推迟、出生率总体水平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回答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8 7.5×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次生演替的结果.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75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决定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离开生态系统,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填序号),丁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非生物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表示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试问:
(1)细胞分裂的后期开始于第10分钟,理由是着丝点分裂后,着丝点与中心粒的距离越来越近.
(2)曲线B的形成是由于纺锤丝的收缩,使得分离的染色体移动的结果.
(3)第20min细胞分裂进入末期,其标志是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两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保了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如图1为某夫妇含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一个体细胞示意图,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3为该妇女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1和女孩2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与a、B与b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2中D时期.基因A与A、a与a、B与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2中G时期.
(2)这对夫妇中的妻子的某个细胞处在图2的F时期时,其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分别是23条和46条.这对夫妇中的丈夫的某个细胞处在图2的B时期时,其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分别是46条和92条.
(3)图3中过程X是受精作用,过程Y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此方式与图2所示分裂方式相比较,本质的区别是此方式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一样.
(4)该夫妇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形成了2个受精卵.若胚胎1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则胚胎2染色体组成为44+X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某血友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受一对基因H、h控制).
(1)Ⅳ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Ⅰ2个体.若其他条件不变,Ⅰ1为患者时,则Ⅳ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Ⅰ2个体.
(2)写出图中个体的基因型:
Ⅱ4XHXh,Ⅲ9XHXh,Ⅳ12XHY.
(3)Ⅲ9和Ⅲ8是近亲结婚,法律现已禁止此类婚姻,他们再生一个血友病孩子的概率是$\frac{1}{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frac{1}{4}$.
(4)若Ⅲ10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了一个既患有血友病又患有白化病的孩子,其性别为男,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frac{9}{16}$,第三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frac{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l)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基因用B、b表示):
实验一亲本F1F2
红眼(♀)×朱砂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
①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隐性.
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2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frac{1}{4}$.
(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用E、e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
实验二亲本F′1F′2
雌、雄均表现为
红眼:朱砂眼:白眼=4:3:1
白眼(♀)×红眼(♂)全红眼全朱砂眼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eeXbXb;F′2代杂合雌蝇共有4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frac{2}{3}$.
(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图所示.
(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如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5个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