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0065  120073  120079  120083  120089  120091  120095  120101  120103  120109  120115  120119  120121  120125  120131  120133  120139  120143  120145  120149  120151  120155  120157  120159  120160  120161  120163  120164  120165  120167  120169  120173  120175  120179  120181  120185  120191  120193  120199  120203  120205  120209  120215  120221  120223  120229  120233  120235  120241  120245  120251  12025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DNA
B.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RNA
C.拟核中的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DNA
D.线粒体的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一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过程②是逆转录,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③④⑤代表PCR技术,需要的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该酶的特点是耐高温.
(2)过程⑧需要使用氯化钙(钙离子)(药剂)处理D,使之更容易吸收C.
(3)图二是运载体和胰岛素基因的某个片段,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ATC-.GeneⅠ和GeneⅡ为标记基因,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有关两者拼接的操作正确的是A.
A.质粒用限制酶I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II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II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I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I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II切割
(4)人基因可以和大肠杆菌基因拼接在一起,是因为DNA分子的结构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人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人胰岛素是因为人和大肠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大肠杆菌是否合成了人胰岛素,检测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低度的果酒、果醋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能.下图是两位同学制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装置.同学甲用A(带盖的瓶子)装置制果醋,在瓶中加入适量葡萄汁,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C,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之后再将瓶盖拧紧.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温度控制在30〜35°C,进行制果醋的发酵.同学乙用B装置,温度控制与甲相同,不同的是制果酒阶段充气口用夹子夹紧外,排气的橡胶管也用夹子夹住,并且每隔12h左右松一松夹子放出多余的气体.制果醋阶段适时向充气口充气.经过20天左右,两位同学先后完成了自己的发酵制作.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无核膜.从制酒和制醋两阶段对装置的处
理方式判断,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型.
(2)同学甲在制酒阶段,每隔12h左右就要将瓶盖抒松一次,但又不打开,这样做的目的是拧松瓶盖排出酵母菌呼吸产生的大量气体,不打开瓶盖是防止氧气和有害杂菌进入.用反应式表示出制酒过程刚开始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变化:
(3)B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被杂菌污染.
(4)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C,而制葡萄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C,原因是18~25℃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适宜温度,30~35℃是醋酸杆菌生长和发酵的适宜温度.
(5)为了提高果酒品质,可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利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如向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填物质名称),即可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

C.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的多

D.在18: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研究者对棉花植株中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以及优质棉株高的性状遗传做了一系列研究.

(1)图1所示棉花植株①、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合成旺盛的两个部位是①②,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②.
(2)研究者比较了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2.从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是生长素的含量与棉花纤维的发生呈正相关.
(3)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生长素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或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
细胞物质含量比值处理前处理后
DNA:RNA:蛋白质1:3:111:5.4:21.7
(4)假设优质棉株高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2对染色体上)共同控制.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且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株高50厘米,aabb株高30厘米,现让株高50厘米和株高30厘米的优质棉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则F2中株高40厘米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表统计数据:
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
甲种群449041206710
乙种群01203210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种间关系可能还有寄生、捕食等(至少填两项).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会使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可能灭绝,这体现了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实验中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
A.巴斯德发现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
B.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恩吉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有关图中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相同
B.细胞中的水分减少、色素积累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C.细胞的分化只能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D.都始终存在核膜、核仁等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且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狗皮毛的表现型有:沙色、红色和白色.其系谱图如图,请分析回答:
(1)该遗传方式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1号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3)现有多只白色和红色母狗,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12号的基因型.第一步:让12号与多只白色母狗交配;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子代全部为沙色,则12号的基因型为aaBB.
②如果子代既有沙色又有白色,则12号的基因型为aaBb.
③如果子代全部为白色,则12号的基因型为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水稻品种稻米的香味是由细胞中8号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1)香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无香味基因中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缺失,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2)现有有香味和无香味水稻各一株,为了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先将它们分别自交,结果子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将二者的子代杂交,观察F2表现型及其比例.
(3)已知该水稻品种的无香味(A)对有香味(a)为显性,抗某种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现用基因型为AaRr的植株作亲本分别进行自交和测交,实验结果如图一和二所示,图三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余染色体未画出).

据图回答:从图三中可以得出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守自由组合定律.从图一中选出一株有香味的品种,是杂合有香味抗病的概率是$\frac{1}{2}$.将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连续自交,若不抗病的水稻幼苗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则会对有香味基因频率的影响是逐代不变(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