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0257  120265  120271  120275  120281  120283  120287  120293  120295  120301  120307  120311  120313  120317  120323  120325  120331  120335  120337  120341  120343  120347  120349  120351  120352  120353  120355  120356  120357  120359  120361  120365  120367  120371  120373  120377  120383  120385  120391  120395  120397  120401  120407  120413  120415  120421  120425  120427  120433  120437  120443  120451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旬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1)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2)调查牧草A或B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随机取样,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平均 值.
(3)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优质牧草A.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提高.
(4)为研究能量流动情况,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少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同化有机物的量),其余大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中还有稳定型、衰退型类型两种.
(2)种群中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3)该种群中幼年年龄个体多,老年年龄个体少,出生率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死亡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下面为小麦的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A→B→C途径所表示单倍体育种方式.
(2)A→D、A→B→C、E、F途径所示的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3)E途径的育种过程叫诱变育种,此过程出现优良性状也是不容易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在A→B→C、F途径中,“加倍”过程最常用、最有效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使染色体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六个月以内的幼儿一般不易患某些传染病,是因为(  )
A.这个时期幼儿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B.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C.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D.这个时期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中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仓鼠的示意图;图三表示在调查仓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一中,是消费者的有DEF;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
(2)图二中B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或仓鼠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未利用.
(3)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与兔一样,仓鼠也具有“狡鼠三窟”的特点,某些“狡鼠”在捕捉过之后,很难再一次捕捉.因此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种群密度时,计算得到的数据值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从图三可以看出,前4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仓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第10年仓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仓鼠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从蛙体内剥离出某反射弧的一部分,甲为神经中枢,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

(1)F处的结构名称是突触,在F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其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图三所示结构分布于图一中的F部位,①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叫神经递质,该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反应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①中的化学物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图中E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为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欲探究图二中左侧神经为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方法步骤是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3的神经纤维外(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②用电刺激实验位点4(1),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1)次,则左侧神经元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2)次,则左侧神经元为传入神经.
(4)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这种疾病从免疫调节看属于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1)通过①过程合成mRNA,在遗传学上称为转录,该过程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发生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此外还可以发生在线粒体.
(2)②过程为翻译,参与该过程必须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②过程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四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青蒿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根据图示代谢过程,欲让酵母菌及其子代细胞能生产青蒿素,需要向酵母菌细胞中导入CYP71AV1酶基因和ADS酶基因.
(5)在培养酵母菌时,要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方法是抽样检测,在计数时需要用到的主要工具是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
(6)实验发现,通过对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随后科研人员也发现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为提高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的产量,方法之一是降低ERG9酶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1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图3表示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过程需要3类基因参与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可以合成黑色素
B.若b2为RNA链,则反密码子的序列与b1链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C.图3体现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形状
D.该生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DNA分子含量多于8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生物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求计数板的技术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插条的生根条数会发现,低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