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0316  120324  120330  120334  120340  120342  120346  120352  120354  120360  120366  120370  120372  120376  120382  120384  120390  120394  120396  120400  120402  120406  120408  120410  120411  120412  120414  120415  120416  120418  120420  120424  120426  120430  120432  120436  120442  120444  120450  120454  120456  120460  120466  120472  120474  120480  120484  120486  120492  120496  120502  12051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茄子是被广泛食用的一种蔬菜,育种工作者为培育更多茄子的优良品种,运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萌发的茄子种子经过太空搭载后种植,常有可能获得新的性状,这种育种方式称为诱变育种;这种方式得到的植株常出现某一性状有多种变异类型,说明这种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同时,发生变异的性状可分布在不同的器官,说明这种变异的另一个特点是随机性.
Ⅱ.茄子开两性花,控制晚开花、抗青枯病(EERR)和早开花、易感青枯病(eerr)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以下是培育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品种的两种方法:

(1)进行A过程时,要在适当的时候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和人工授粉;D的作法是自交.
(2)某育种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防止新品种任意扩散,欲使用上述ABC途径育得的材料生产大田种植的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品种,预计该品种的基因型是eeRr,使用的亲本基因型是eeRR和eerr.
(3)ABC途径为单倍体育种,其相对AD途径来说优势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过程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导致细胞染色体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辅酶Ⅱ、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见图A).实验时,按图B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B.下列对此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6H12O6,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bd段,c点有机物生成速率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H]和ATP不足
D.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A装置相当于植物的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相关描述与相关细胞结构相匹配的是(  )
细胞结构描述
A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B染色体易被酸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的物质
C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细胞质基质发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场所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表示发生在叶绿体中的相关代谢过程,其中①、②表示相关过程,A、B表示两种气体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光反应,过程②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过程②的两个阶段都需要消耗过程①产生的[H]和ATP
C.过程②能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D.物质A表示02,物质B表示C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
实验组ABCD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
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4组实验,用lOOO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甲.图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是甲中B、A、D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7.5×106个/mL.
(2)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是103kJ/(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代表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②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③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
④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0103kJ/(m2•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受体可以存在于突触前膜,也可存在于突触后膜,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受体称为突触前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称为突触后受体,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可以作用于突触后受体,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进而引起血管收缩;NE较多时,还可以作用于突触前受体,抑制NE的继续释放,这种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2)实验室饲养的小鼠因食物中碘元素长期偏少,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升高(或增多),适时补充碘元素并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后,理论上该小鼠体温在此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与正常小鼠的体温相比偏高(填“偏高”或“偏低”或“相同”).
(3)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偏少时神经纤维上Na+-K+运输载阼(ATPP酶)的活性降低,神经纤维发生兴奋后,膜内Na+浓度将高于(填“高于”或“低于”)兴奋前静息状态时膜内 Na+浓度.
(4)多吃西瓜有利于排尿,原因是西瓜汁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C.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D.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中枢位于垂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人体免疫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B.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使抗原水解
C.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D.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引起过敏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细胞内环境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④成份上主要区别是无机盐含量不同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③④
C.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饥饿时①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中学进行色盲的调查研究后发现:100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100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4.4%B.5.4%C.6.8%D.1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