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1475  121483  121489  121493  121499  121501  121505  121511  121513  121519  121525  121529  121531  121535  121541  121543  121549  121553  121555  121559  121561  121565  121567  121569  121570  121571  121573  121574  121575  121577  121579  121583  121585  121589  121591  121595  121601  121603  121609  121613  121615  121619  121625  121631  121633  121639  121643  121645  121651  121655  121661  12166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选项属于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共同点的是(  )
A.都有联会现象B.都有一次染色体的复制
C.都只有一次细胞分裂D.都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过程时,确认同源染色体的主要依据是(  )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
B.1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2条染色体
C.1条来自父方,1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下列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图例,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图一回答下列(1)~(2)小题.
(1)碳经②的传递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呼吸作用类型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图中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中的③④⑤过程.
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根据图二回答下列(3)~(5)小题.
(3)图示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4条,鹰与狐狸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图中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则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E1+E2+E3)/E.
(5)假如鹰的食物1/4来自食虫鸟,1/2来自鼠、1/4来自狐狸,则鹰的能量增加100kJ,牧草提供的能量最少为7500kJ.
图三表示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回答第(6)小题.
(6)该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20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曲线乙表示某鱼类种群增长曲线,则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frac{K}{2}$水平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b点之后
C.若该图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增长速率为0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的离体培养过程,请回答:

(1)对菊花来说,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来进行组织培养,其原因是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或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对月季来说,花粉发育的过程中适宜花粉培养的时期是单核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常最用的镜检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2)在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名称为MS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分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在培养过程中,使用激素的顺序和比例都影响细胞的发育,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低(高,低,相当)有利于根的分化.
(3)两种植物组织培养都需要接种,接种前为确定是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检测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或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菌落出现,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应注意外植体消毒、在酒精灯旁进行操作、操作者双手消毒等等(两点)
(4)月季的花药培养与菊花的嫩枝组织培养不同,从植物产生的途径来说,花粉植株产生的途径除了图中所示外,还可以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发育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5)通过图中的B过程形成幼小植物后,必需要给予光照,因为植物需要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一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中的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发生聚沉,形成凝胶珠.
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菌混合时,应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2)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的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二所示的结果: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0.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碱性蛋白酶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草莓酒制作的步骤.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灭菌处理
B.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
C.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
D.草莓酒呈红色是因为草莓的色素进入到了发酵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采用哪种方法催化会受限制(  )
A.直接使用酶B.使用化学结合法固定的酶
C.使用固定化细胞D.用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期限.请回答:酸菜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酸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A同学怀疑是杂菌污染导致的,B同学怀疑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说出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A.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不产生气体
(2)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分析并回答:

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变化过程为橙色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写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如图1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1回答:

(1)图中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农作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食用菌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属于分解者.
(2)农民通过建造沼气池,栽培食用菌,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3)生产上,可利用酵母菌通过分解农作物的秸秆获得酒精.某校的生物探究小组对“固定化酵母细胞与活化的鲜酵母细胞比较,最适pH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实验设计的部分思路如下.
烧杯、图2装置若干套、活化的鲜酵母菌液、同种酵母菌制成的凝胶珠、适宜浓度的秸秆研磨液、配制好的pH分别为4、5、6、7、8的缓冲液.
I.取图2装置5套,加入等量的秸秆研磨液,编号A、B、C、D、E;
II.调节各锥形瓶中秸秆研磨液pH分别为4、5、6、7、8;
III.各锥形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凝胶珠;
IV.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各瓶
红色液滴移动距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步骤IV中所说的相同的“适宜条件”,最重要的是温度.
②仅根据上述实验步骤I-IV并不能得出“pH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结论,原因是原实验步骤没有设计对照实验(活化的鲜酵母菌液的分解实验),无法从数据的比较上得出结论.
③如果实验设计无误,实验的结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最适pH改变了,另一种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最适pH没有改变.
④请设计一个改正实验步骤后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