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1711  121719  121725  121729  121735  121737  121741  121747  121749  121755  121761  121765  121767  121771  121777  121779  121785  121789  121791  121795  121797  121801  121803  121805  121806  121807  121809  121810  121811  121813  121815  121819  121821  121825  121827  121831  121837  121839  121845  121849  121851  121855  121861  121867  121869  121875  121879  121881  121887  121891  121897  12190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科学实验发现土壤中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暗绿,依据叶色变化推测可能是缺少类胡萝卜素.为研究叶色暗绿是否是因缺磷造成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长的幼苗、烧杯、漏斗、试管、研钵、完全培养液、仅缺磷的完全培养液、丙酮、石英砂、CaCO3、95%的乙醇、层析液等.
(1)实验思路:
①取两个烧杯编号为A、B,各放入同样数量、同一品种且长势相近,苗龄相同的黄瓜幼苗.
②A烧杯中加入完全培养液,B烧杯中加入等量缺磷的不完全培养液,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到两组黄瓜苗叶片出现颜色差异为止.
③分别从A、B两组中选取等量叶片,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A、B两组色素带中类胡萝卜素色素带的宽度和颜色的深浅.
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A、B两组类胡萝卜素色素带宽度和颜色一致,说明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不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②A组比B组类胡萝卜素色带宽度大、颜色深(或B组缺少类胡萝卜素色带),说明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分析与讨论:
①提取叶片色素时要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提取的色素中除了类胡萝卜素外还有叶绿素类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物质W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生物碱.为探究W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是否具有诱导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相关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细胞凋亡是基因(或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取胃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不同浓度的W,分别培养24h、48h、72h后,统计结果如图:

将实验处理过的胃癌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出现凋亡的特征.结合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W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且随着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导作用显著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1表示表示某高等动物(2n=4)睾丸内细胞分裂图象,图2表示该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象(不考虑交叉互换)

                                    图1                                                                                              图2
(1)图1中细胞图象D→F属于有丝分裂;D→A属于减数分裂,判断的理由是D→A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且最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亲代细胞的一半
(2)写出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aB和Ab; 写出图C细胞基因型AAaaBBbb
(3)在图2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Ⅱ→Ⅲ(用图中数字回答);着丝点分离发生在Ⅲ→Ⅳ(用图中数字回答)
(4)图1与图2所示细胞,肯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B和Ⅲ、Ⅳ(用图中字母与数字回答)
(5)由图2中Ⅳ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是细胞的分化(分裂、分化、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一下选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基因突变不做考虑).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填“常”或“X”)染色体上,可由Ⅱ的个体2判断出.
(2)乙病是显性遗传病,理由是Ⅰ-1和Ⅰ-2都是患乙病,子代Ⅱ-1正常(有中生无显性).
(3)若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frac{1}{2}$.由此可知乙病基因位于X(填“常”或“X”)染色体上,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frac{1}{4}$.
(4)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10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孩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frac{1}{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有一种属于伴性遗传.据査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据图回答:

(1)由3×4→9可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遗传.
(2)Ⅳ13只患乙病,其致病基因是由Ⅰ代的第1号→Ⅱ代6号→Ⅲ代的第11号而传来的.
(3)Ⅲ11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若Ⅲ8和Ⅲ11婚配,生出只患甲种病女孩的概率是$\frac{1}{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CO2浓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S1、S2、S3的面积大小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产生或消耗有机物的量.丙图是探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甲图中,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S1+S2,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S2+S3(用S1S2S3和数学符号).
(2)若将图丙中的CO2缓冲液换成1%的NaOH溶液,则植物幼苗叶绿体中C5含量将上升,产生NADPH的速率将降低.
(3)在图丙的装置中,若改变光照强度:从无到有且逐步增加,发现液滴的移动情况是向左移动,直至液滴不再移动,此时的光照强度对应于甲图的B点.保持此光照强度下将图丙中的阳生植物换成阴生植物,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有色液滴将向右移动.
(4)若图乙表示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变化,现将温度适当升高(已知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大于光合作用),则乙图中G点将如何移动(上移,下移,不移动)下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一下选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导致大肠杆菌裂解死亡;HIV感染T淋巴细胞后,造成T淋巴细胞死亡。那么T2噬菌体和HIV在繁殖过程中所利用的宿主细胞的物质,它们的主要差别是( )

A.用于组成蛋白质的原料 B.用于构成核酸的原料

C.ATP D.mRNA和t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G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可推断(  )
A.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B.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有利于细胞分裂
C.抑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D.抑素能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乃至个体实验研究问题.
在胚胎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适当诱导物后,发现培养的细胞呈胰岛样细胞的变化.下列系列实验,以检测该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

(1)胰岛素释放实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甲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胚胎干细胞诱导成功,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调节血糖浓度,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
(2)体内移植实验:将细胞移植到患糖尿病小鼠体内,测小鼠血糖,结果如图乙所示.细胞移植实验是否支持胰岛素释放实验的结论?支持.理由是移植组血糖显著低于非移植组.
(3)某些小鼠肝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即使移植上述实验细胞,血糖浓度还是偏高,其主要原因是小鼠体内胰岛素的受体较少或敏感度下降,胰岛素不起作用.
    两栖类中某些蛙的性别决定类型与人类相似.现把某种蛙的蝌蚪置于在2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其雌雄比例约为1:1.但如果把此蛙的蝌蚪放在3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不管它们原来具有何种性染色体,则全部发育成雄性.那么,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雌性蝌蚪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
一对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饲料、显微镜、各种试剂等.
实验步骤:
(4)取一对双亲产生的足量的受精卵,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如下处理:
实验组 甲:在30℃条件下将其培养成成蛙.
对照组 乙:在20℃条件下将其培养成成蛙.
(5)在每个组中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编号(如1~20,要求样本足够大),分别从其体内选取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进行处理,制成装片.
(6)在显微镜下观察性染色体组成并进行统计.
(7)预期的结果与分析:
A.若甲、乙两组实验的装片被观察到的性染色体组成均是XX:XY≈1:1,则说明较高温度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B.若甲组蛙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Y,乙组蛙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XY≈1:1,则说明较高温度使发育着的蝌蚪(XX)性染色体组成变成XY,从而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8)若其中含XX的雄蛙与正常条件下发育成的雌蛙交配,在20℃环境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有1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