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2588  122596  122602  122606  122612  122614  122618  122624  122626  122632  122638  122642  122644  122648  122654  122656  122662  122666  122668  122672  122674  122678  122680  122682  122683  122684  122686  122687  122688  122690  122692  122696  122698  122702  122704  122708  122714  122716  122722  122726  122728  122732  122738  122744  122746  122752  122756  122758  122764  122768  122774  12278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为体液)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B]组织液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图乙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frac{2}{3}$;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3)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⑤→④→③→⑥→⑦,共穿过6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⑦]组织细胞.
(4)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使pH维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突触.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
(3)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膜电位的变化.
(4)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甲是某植物的体细胞,该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所代表的植株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来获得,该方法的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图丁中BC段对应甲、乙、丙三图中的甲、乙,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图丙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卵细胞或极体,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张开程度用气孔导度来表示,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面积叶片的CO2量.
(1)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单位:mmol CO2•m-2•s-1).
时刻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24:00
植物Ⅰ383530728152538
植物Ⅱ11203830352011
则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植物Ⅰ.
(2)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①~④表示不同过程).凌晨3:00时,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①②(填图中序号).

(3)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①水稻叶肉细胞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实验室中常用无水乙醇(试剂)把它们提取中出来,可利用纸层析法(方法)把它们分离,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是叶绿素b,色素带上呈橙黄色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从10×102μmol•m-2•s-1上升到14×102μmol•m-2•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CO2供应已充足且光照强度已达饱和点(或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应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此过程中该植株叶绿体内光反应中[H]的产生速率将基本不变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
③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图甲表示其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曲线.据图回答:

(1)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H]结合,并伴随大量能量的生成.
(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图甲中的f所代表的物质应是18O2.当植物处于图乙D点时,其叶肉细胞内a~f代表过程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ab.
(3)图乙中影响BC段和GH段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为温度、光照强度.F点时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DF段叶肉细胞内所进行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的总反应式分别为CO2+H2O$→_{叶绿体}^{光}$(CH2O)+O2 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4)图乙中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D、H.若在G点增加对玻璃罩的光照强度,则G点会向下(填“上”或“下”)移动.
(5)在上述条件下,该植物一昼夜有机物含量增多(填“增多”或“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水稻叶肉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②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影响该过程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2)过程②中的[H]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细胞结构),与过程②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若温度下降,过程②的反应速率将下降,其原因是温度下降,相关酶的活性降低.
(3)如果用18O标记的H2O灌溉该植株,则该植株中可能含有18O的物质有CO2、O2、C5、(CH2O).(至少写出两种)
(4)在中午某一时段内叶片气孔关闭,过程①产生的[H]的含量将增多.如果某一时段内,过程①产生的O2没释放到细胞外,说明该细胞的生理状态是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 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品系的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品系的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甲)、非糯性绿株(乙)和糯性紫株(丙)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选择非糯性紫株(甲)与糯性紫株(丙)(用“甲”、“乙”、“丙”表示)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用碘液处理F1代的花粉,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原因是F1代所有花粉中,非糯性基因(A)和糯性基因(a)为1:1,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乙和丙(用“甲”、“乙”、“丙”表示)株杂交.如果要筛选糯性绿株品系,需在二年选择糯性籽粒留种,下一年选择绿色植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的问题.

(1)自古酒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图甲所示两发酵瓶中装入等量的葡萄汁进行果酒制作实验,若在A装置的通气口补充无菌空气,那么一段时间后,能获得葡萄酒的是B装置,发酵是否成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对发酵产物进行检验确认.
(2)图乙是胡萝卜素提取粗品鉴定结果示意图.点加标准样品的是A、D点,该鉴定实验的方法叫做(纸)层析法.
(3)微生物培养时,如果想让培养基内只生长真菌,则可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的碳源是蔗糖.
(4)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础上进行,请用相关反应式表示:C2H5OH+O2$\stackrel{酶}{→}$CH3CO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某同学为验证PH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制定了下列实验方案.请回答:
实验方案:
①取5支试管标上A、B、C、D、E.
②在 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然后再分别加入10mL的3%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在A试管中加入2mL2%盐酸,B试管中加入2mL5%盐酸,C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D试管中加入2mL2%氢氧化钠,E试管中加入2mL5%氢氧化钠,摇匀.
⑤实验进行5分钟后测定试管中可溶性淀粉含量.
(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实验中③④顺序不对改正先进行④再进行③;②没有对温度等无关变量的控制改正步骤⑤应改为:将5支试管放在适宜的恒温水浴中,进行实验5分钟后测定试管中淀粉含量.
(2)某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修正后,进行了实验,记为实验一.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二:将加入5支试管中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淀粉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
①曲线甲是第二次实验的结果.
②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的探究(假设玻璃罩内CO2的含量不会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将测定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将装置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玻璃罩内CO2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稳定.
(2)据实验数据分析,当温度为5℃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此时细胞中消耗[H]的场所有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3)据实验结果推测,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若光照和黑暗各12h,该作物昼夜温度(假设昼夜温度相同)应控制在10-30℃范围内才能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