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3455  123463  123469  123473  123479  123481  123485  123491  123493  123499  123505  123509  123511  123515  123521  123523  123529  123533  123535  123539  123541  123545  123547  123549  123550  123551  123553  123554  123555  123557  123559  123563  123565  123569  123571  123575  123581  123583  123589  123593  123595  123599  123605  123611  123613  123619  123623  123625  123631  123635  123641  12364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⑦鸟嘌呤脱氧核苷酸,⑧碱基对,⑨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2)图中形成的氢键数是10个,组成⑦的化学元素有5 种.
(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
(4)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A
A.1种五碳糖    B.4种脱氧核苷酸  C.5种含氮碱基    D.8种核苷酸
(5)若DNA分子一条链中$\frac{{A}_{1}+{T}_{1}}{{G}_{1}+{C}_{1}}=a$,则另一条互补链中该比例为$\frac{1}{a}$,整个DNA分子中该比例为1.
(6)若某DNA分子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A有300个,则第3次复制需游离的C280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设玉米子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控制的结果,基因型为ACR的子粒为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无色.某有色子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子粒;
(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该有色子粒的基因型是(  )
A.AaCcRrB.AaCcRRC.AACcRrD.AaCC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
(2)F粪便的能被微生物分解,则该种情况下,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则D的数量是减少.
(4)如图3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贮存;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15.6%.
②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
(1)膝反射为二元反射弧,其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间的突触,膝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2)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位表指针会偏转2次.
(3)用适宜电流刺激图中的伸肌(填“伸肌”或“屈肌”),可产生膝反射,膝反射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4)若用药物阻断A处的兴奋传导,再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B处,则结构③上能(填“能”或“不能”)测到动作电位,结构④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测到动作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植物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图所示(横坐标0代表刚开花),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器官产生的,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
(2)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5d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50d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和脱落酸,在此过程中生长素(填植物激素)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
(3)香梨果实采收后30d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采收后赤霉素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
(4)果实中能产生赤霉素的结构是胚,农业生产上储藏保鲜经常采用喷洒细胞分裂素(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内含1条病毒RNA,会导致免疫功能缺陷
B.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增加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由角质细胞、巨噬细胞和某些血浆蛋白构成
D.被狗咬伤的受伤者要进行联合免疫,伤者的成熟B淋巴细胞在咬伤前已经具备相应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甲、乙两地原始森林,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演替生长成次生林
C.演替过程中的群落不一定形成垂直结构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组织液
C.②可以表示为肾小管的吸收作用
D.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同学将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
I.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该实验的课题是: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
(3)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检测指标为过氧化氢剩余的量(气泡产生情况).
(4)各实验组均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①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②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II.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I.分别测定实验I、II中过氧化氢在相
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5)曲线A是实验Ⅱ(选填I或II)的结果.
(6)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过程中气球均在液面以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将气球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换成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
(2)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酒精.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
①气球中不注入氧气.
②取若干相同装置,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