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5449  125457  125463  125467  125473  125475  125479  125485  125487  125493  125499  125503  125505  125509  125515  125517  125523  125527  125529  125533  125535  125539  125541  125543  125544  125545  125547  125548  125549  125551  125553  125557  125559  125563  125565  125569  125575  125577  125583  125587  125589  125593  125599  125605  125607  125613  125617  125619  125625  125629  125635  12564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以下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
B.神经冲动由B传向C不需要消耗ATP
C.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正电位
D.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则当ab=bd时,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面对几种细胞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图示的五种细胞器
B.①与③之间膜成分相互转化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通过一定的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以上五种细胞器
D.①③⑤上进行的反应需要②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调节作用的问题.
(Ⅰ)图显示胚芽鞘受单侧光照时的生长情况及受光照处生长素的主要运输方向.生长素在植物细胞间的运输常需细胞膜上载体参与.
(1)下列激素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与生长素在a处所在作用相反的是AC(多选).
A.乙烯B.赤霉素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
(2)生长素沿b方向运输时,其在细胞间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
(Ⅱ)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探究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
(2)实验原理:离体的叶片会逐渐衰老,叶片发黄,使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之后,可以显著地延长保绿时间,推迟离体叶片衰.
(3)材料用具:足够数量的同等状态的新鲜离体叶片、适老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溶液(不考虑溶液中的水分对本实验的影响)、所需的相关器材和用具.
(4)实验步骤:
①将植物的离体叶片随机均分成A、B、C三组;
②分别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A、B两组叶片,C组不作任何处理;
③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叶片的保绿时间;
(5)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①B组叶片的保绿时间在A组与C组之间,说明生长素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但没有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明显;
②B组叶片与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都比C组长,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程度相似.
③B组叶片与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都比A组短,说明生长素对叶片的衰老无影响.
④B组叶片比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短,A组叶片保绿时间最长,说明生长素具有加速叶片衰老的作用;
⑤B组叶片比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长,C组叶片保绿时间最短,说明生长素比细胞分裂素更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表是某种生物迀入新环境后,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
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
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表中数据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C.基因a决定的性状最适应新环境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回答下列与生物膜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某研究小组在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时需先获得纯净的细胞膜,选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来获取细胞膜的原因是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将成熟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由于发生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再通过离心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能(填“能”或“不能”)用原核细胞获取细胞膜.
(2)在光学显微镜下通过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的存在.
(3)下列关于生物膜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的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Ⅱ.为探究渗透实验中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五组渗透装置(所用半透膜为相同面积的同种半透膜),漏斗内注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清水液面和蔗糖溶液液面相同,每隔5分钟记录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
实验二:取五组渗透装置,漏斗口分别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封好,将盛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漏斗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清水液面和蔗糖液面相同,每隔5分钟记录蔗糖液面上升的高度.
两组实验中经测量后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一:

时间

液面上升高度(mm)
蔗糖浓度
0.1
g/mL
0.2
g/mL
0.3
g/mL
0.4
g/mL
0.5
g/mL
5min246810
10min3691215
15min47111518
20min47111518
实验二:

时间

液面上升高度(mm)
半透膜面积
1cm22cm23cm24cm25cm2
5min1012141618
10min1516171818
15min1818181818
20min1818181818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实验二分别探究的是蔗糖溶液浓度、半透膜面积对蔗糖溶液液面上升高度的影响.
(2)实验二中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是0.5g/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而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囊泡在细胞内主要是指由磷脂分子有序组成的密闭双分子层的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物质运输转移主要通过囊泡进行,如图1中的各种小球形结构.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A、B、C、D表示细胞内的四种细胞器,a、b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特殊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标注的细胞器名称:[A]高尔基体;[B]核糖体;[C]内质网;[D]溶酶体.
(2)“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胞吐.
(3)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所以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1所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图2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
(4)詹姆斯•罗斯曼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1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中a、b、d、e代表小分子,A、B、E、F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表示核苷酸,其在原核细胞中共有8种.
(2)若E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E是糖原,其中能和e相互转化的E分布在肝脏细胞.
(3)物质d是(雌)性激素.物质F是脂肪,其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被生物体作为长期备用能源物质.
(4)物质b的名称是氨基酸,图中的“?”是指N元素.
(5)如图2是某物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a、b、c是三种生物体的细胞,关于三种细胞结构的总结,不合理的是(  )
A.a和b是真核细胞,c是原核细胞,因为c中无成形的③
B.c和a、b共有的结构是①、⑥、⑦,共有的有机物是蛋白质、DNA、RNA等
C.a、b分别是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因为a有细胞壁、无b中的⑧,b无细胞壁
D.用纤维素酶分别处理a、b、c细胞的外层结构,a、c外层结构被破坏,b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①是某种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则①是氨基酸
B.若②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②是糖类
C.若②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
D.若③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有Ca2+、Mg2+和Si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如图.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Ca2+、Mg2+和Si4+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B.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C.不同作物对于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不大
D.番茄培养液中的Si4+离子浓度增高是由于番茄体内的Si4+外流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