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5572  125580  125586  125590  125596  125598  125602  125608  125610  125616  125622  125626  125628  125632  125638  125640  125646  125650  125652  125656  125658  125662  125664  125666  125667  125668  125670  125671  125672  125674  125676  125680  125682  125686  125688  125692  125698  125700  125706  125710  125712  125716  125722  125728  125730  125736  125740  125742  125748  125752  125758  125766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健康成年男子在25℃的环境下散热速率为a,从25℃来到10℃的环境中,短时间的散热速率为b,长时间在10℃的环境中的散热速率为c,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则数量关系时(  )
A.a>b=cB.a<c<bC.a<b<cD.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刺会不自主的收缩,而打针时却可以不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针刺产生痛觉和打针时不收缩都属于反射活动
B.若支配手指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刺时没有感觉
C.手指碰到针刺时先感觉痛疼之后才完成收缩
D.打针时不收缩反映了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假设水稻种群非常大,没有迁人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种群中有芒RR占60%,无芒rr占40%,都可以正常生存,它们随机交配获得子一代中R和r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50%,50%B.60%,40%C.36%,64%D.36%,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一批基因型为Ee的植株,其中部分植株的染色体通过诱导加倍后,再与未处理的植株杂交,后代中不含E基因的个体占(  )
A.$\frac{1}{6}$B.$\frac{1}{8}$C.$\frac{1}{12}$D.$\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研究表明: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环境中培养,最终都表现为长翅.而将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由此实验说明(  )
A.此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
C.低温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D.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精原细胞的A、a和B基因分别被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若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B.出现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最可能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Aa和BB两对基因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该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为基因型Aa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A或a基因位于染色体1上,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由此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可能为(  )
A.AAB.AaC.aaD.无A和a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A.苯丙酮尿症B.先天性愚型C.性腺发育不良D.猫叫综合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自然界中果蝇的某种性状全为野生型,现用一对野生型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研究发现,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突变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若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判断显隐性
C.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能判断显隐性
D.该突变型雄果蝇的突变基因一定来源于母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C、25°C、35°C、45°C、55°C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相同且适宜,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不能,理由是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地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12345
处理温度/℃1525354555
结果+++棕黄色+++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25°C〜45°C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或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