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7481  127489  127495  127499  127505  127507  127511  127517  127519  127525  127531  127535  127537  127541  127547  127549  127555  127559  127561  127565  127567  127571  127573  127575  127576  127577  127579  127580  127581  127583  127585  127589  127591  127595  127597  127601  127607  127609  127615  127619  127621  127625  127631  127637  127639  127645  127649  127651  127657  127661  127667  12767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路线.图1中分别表示:te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及BamHⅠ、HindⅢ、SmaⅠ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据图回答:

(1)图1中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HindⅢ和BamHⅠ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能使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启动子.过程①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为检测人乳铁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过程②采用的生物技术是胚胎移植技术.在此之前,需要对代孕牛经过同期发情处理后,使之与供体的生理状况保持相同.如果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可选用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进行鉴定.
(3)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图2所示).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
①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从理论上推测,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frac{15}{16}$.
②在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如图为某海岛上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在1975到1978年之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000个,导致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种子的丰富程度降低和坚果大而硬的比例上升.
(2)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喙大.喙特征的改变可能由于环境改变而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也可能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若要研究喙的特征由哪种原因引起的,可以在个体水平做遗传学杂交实验来确定.
(3)试分析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②③①④ (填序号顺序).
①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
②气候变化导致雨量的变化
③种子的丰富度的变化,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
④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如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
据图1回答.

(1)Kp作用的靶细胞是GnRH神经元.器官A是垂体.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减少,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图2.
(3)据图可知,Kp-10不影响(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指的是子代H5N1和抗体
B.c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并释放淋巴因子杀灭靶细胞释放出来的抗原
C.据图可知,H5N1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涉及逆转录酶
D.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用纯种的非糯性圆花粉粒水稻与纯种的糯性长花粉粒水稻进行杂交,F1全为圆粒非糯性品种(花粉粒非糯性或糯性基因以W、w表示,花粉粒形状基因以L、l表示).取F1成熟花粉,加碘染色后在显微镜观察下并记载花粉粒的类型和数目,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花粉粒类型蓝黑色圆形  蓝黑色长形橙红色圆形 橙红色长形
 数目28 26 27 26 
A.两对相对性状中圆花粉粒,非糯性属于显性
B.实验结果表明F1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
C.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D.橙红色圆粒花粉的基因型为wwLL或ww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B.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D.10月份之后,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B.依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可测定成熟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C.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是依据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能进行细胞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螺旋蛆蝇是一种寄生在家畜上的动物.在实验室里,把螺旋蛆蝇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回答问题.

(1)从图甲看,使用杀虫剂处理后,螺旋蛆蝇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上升,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解释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基因,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使螺旋蛆蝇个体数量逐渐上升
(2)在电离辐射后,螺旋蛆蝇会产生如图乙所示的情况,由此基因A的突变是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突变具有可逆性等.
(3)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所需时间较长,原因在于用电离辐射产生的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4)现有甲、乙、丙三种蝇,其编码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图所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让c′链和a链、b′链分别与a链混合,可知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丙,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其中①~⑧表示不同生理过程:下表列出了在不同光照强度与温度条件下该植物所在环境中氧气的变化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klx)O2变化量(mg•h-1
温度
 0 5 10
 10℃-0.53.04.0 
 20℃-1 2.0 5.0

(1)图中只能发生在生物膜上的反应有①②(填数字序号).理论上该叶肉细胞在0klx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的反应有①③④⑦⑧(填数字序号)过程.
(2)CO2浓度属于表中所示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植物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突然降低将导致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降低,结合图中⑤⑥过程分析其原因是CO2浓度降低导致⑤过程减弱,使C3产生量减少,而短时间内⑥过程正常进行,导致C3消耗量不变.
(3)该植物在10℃、10klx的条件下培养4小时共产生氧气18mg,若此植物在20℃、5klx条件下培养10小时后转入10℃、黑暗环境中继续培养14小时,在此24小时中该植物是否能够正常生长并说明原因可以生长.在24小时中该植物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多于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家蚕为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量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做了下面的研究.
(1)家蚕幼虫的正常皮肤与透明皮肤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用正常皮肤的雌蚕与透明皮肤的雄蚕交配,后代中透明皮肤的都是雌蚕,正常皮肤的都是雄蚕.由此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ZTW、ZtZt,根据这对相对性状可以在幼虫时期淘汰雌蚕.
(2)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A、a,采用如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异位),在减数分裂中能够产生4种配子.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与白卵雄蚕交配,后代白卵将发育成雄蚕.
(3)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其基因型为ZBdZbD,b,d为隐性致死基因,利用雄蚕甲与普通雌蚕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可在胚胎时期死亡,原因是由于雌蚕只获得父本的一条Z染色体,所以必定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且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