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7983  127991  127997  128001  128007  128009  128013  128019  128021  128027  128033  128037  128039  128043  128049  128051  128057  128061  128063  128067  128069  128073  128075  128077  128078  128079  128081  128082  128083  128085  128087  128091  128093  128097  128099  128103  128109  128111  128117  128121  128123  128127  128133  128139  128141  128147  128151  128153  128159  128163  128169  12817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某人感染HIV后,体内先后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感染HIV初期,患者会表现出口渴,发热等症状,原因可能是HIV一方面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并传递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引起人体产热增加.
(2)感染一段时间后,HIV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患者体内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等多种抗体,将大部分HIV消灭.一般情况下,B细胞所受抗原刺激来自两个方面,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后,被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然后作用于 B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3)人体免疫系统有监控、清除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
B.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
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
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协助扩散的转运蛋白可以是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B.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C.甘油出入细胞取决于其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数量
D.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分为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是人体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
(2)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由于肥大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3)炎症应答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其特点有先天性,不针对某种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
(4)除了参与炎症应答外,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即能够摄取、处理、暴露抗原,并能够吞噬抗原抗体的复合物,从而将病原体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实验,取200mL不同温度的无菌水倒入培养瓶,然后加入15g葡萄糖及5g干酵母,混匀后放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实验进行20min,观察现象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处理方法实验现象
1冰水(0℃)没有气泡产生
2凉水(10℃)只能看到少量气泡
3温水(30℃)产生气泡,由慢到快,由少到多
4热水(55℃)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1)分析表格中实验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温度影响了酵母细胞内酶的活性,从数据中分析不能(能/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
(2)实验3的装置中最初液滴未移动,在15min后液滴缓慢向右(左/右)移动,整个过程细胞中产生该气体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4现象虽然相同,但原理不同,老师建议他进行实验验证,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将实验组1和实验组4放在30℃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若实验组1产生气泡,实验组4仍然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B.32P进行试验时,离心管的上清液中也能测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间过长
C.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frac{1}{{2}^{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有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frac{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些有毒物质能诱导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植物经有毒物质诱导后,若想用显微镜观察微核,镜检时应选择根尖分生区,且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
(2)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香烟焦油能否诱导微核产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烧杯编号ABCDE
焦油浓度(ug/mL)501002003000
平均微核率(‰)12.5514.9317.3220.143.58
①洋葱根尖在上述溶液中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为什么?确保经历至少一个细胞周期.
②要制作洋葱根尖装片需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四个步骤.
③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产生,且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甲,乙,丙为三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图,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来看,甲细胞与乙、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型的细胞核);乙细胞与丙细胞的区别是乙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没有中心体.甲细胞与乙、丙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区别在存在方式(填种类、存在方式或种类和存在方式).
(2)成熟菠菜叶片中叶肉细胞结构如图乙,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叶高温爆炒,发现菜汁变绿色,原因可能是图乙中②、③结构被破坏(用数字回答).
(3)若图丙细胞的分泌物为抗利尿激素,其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下降,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4)已知该分泌物的结构如图丁所示,且该分泌物的分子量为30030,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18,则⑧中控制合成该分泌物的物质中至少含有1798个磷酸二酯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雄性动物体细胞有20对同源染色体,则该动物某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
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DNA数目相同
C.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2种类型的精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