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8122  128130  128136  128140  128146  128148  128152  128158  128160  128166  128172  128176  128178  128182  128188  128190  128196  128200  128202  128206  128208  128212  128214  128216  128217  128218  128220  128221  128222  128224  128226  128230  128232  128236  128238  128242  128248  128250  128256  128260  128262  128266  128272  128278  128280  128286  128290  128292  128298  128302  128308  128316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表示高等动、植物亲代个体产生新个体的三种不同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途径
亲代个体→受精卵→胚→新个体
亲代个体→体细胞→胚状体→新个体
亲代个体→核移植细胞→胚→新个体
(1)甲、乙、丙途径中的新个体分别代表C.
A.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动物
B.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体细胞克隆动物、组织培养的植物
C.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克隆动物
D.自然繁殖的动物或植物、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动物
(2)三种途径中,甲中由亲代个体→受精卵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乙中由体细胞培养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的核心环节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丙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除核移植外,还有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3)三种途径中,新个体的遗传物质和亲代个体相比,差别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甲、丙、乙.原因是甲途径的子代新个体和亲代个体相比会出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类型,而乙途径会出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类型,丙除了会出现乙途径可能有的变异类型外,还由于细胞质基因来自供体卵母细胞,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无性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编码一个酶的基因座位上,人群中基因型的频率如下
FFFSSS
女性306010
男性204040
假设随机婚配,预测下一代中FS基因型的频率为(  )
A.48%B.52%C.50%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吖啶类物质可插入到DNA分子相邻的碱基对之间.当这样的DNA分子发生交叉互换时,会导致不等交换,即某个DNA碱基对增加数个,而另一个DNA分子碱基对减少数个,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交叉互换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的DNA分子之间
B.把某个细胞置于含吖啶类物质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会导致基因突变的概率增大
C.由吖啶类物质导致的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D.由吖啶类物质引发的基因突变往往可由吖啶类物质诱发回复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0期细胞可暂时不进行增殖,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B.干细胞能够分裂和分化,可以无限增殖
C.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和绝对不可逆性
D.细胞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中,核DNA、mRNA和蛋白质一般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为了研究“某酸奶中乳酸菌耐药情况”而制定的流程图,请分析回答:

(1)本研究使用的细菌培养基中特别加入了一定量的碳酸钙,乳酸菌在无氧呼吸(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能与不溶性的碳酸钙生成可溶性的乳酸钙,从而在菌落周围形成溶钙圈.从功能角度分析,本研究使用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2)在利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灭菌时,锅内水加热煮沸后,必须将锅内冷空气彻底排除,以保证锅内气压上升,达到121℃.灭菌后的培养基应适当冷却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3)在酸奶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无菌、密闭(无氧)(至少写出两项).一般情况下含抗生素牛奶不宜制作酸奶,原因是抗生素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
(4)请完善“检测乳酸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1:分别取等量的青霉素、四环素和无菌水加入灭菌后冷却至50℃左右的三组无菌培养皿的培养基中,立即混匀,静置凝固成平板.
步骤2:向三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等量相同的待检测的乳酸菌菌种.
步骤3:将接种后的三组培养基都置于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若干天,观察比较培养基中菌落生长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无叶舌植物种子送入太空,得到了一株有叶舌变异植株,原因是该植株某条染色体上3对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已知有、无叶舌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突变为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或“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
(2)让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后代有叶舌幼苗134株、无叶舌幼苗112株,这一结果不符合(“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分离比.
(3)科研人员从自交后代中挑选出纯合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
无叶舌雌株×有叶舌雄株$\frac{16}{158}$10%
有叶舌雌株×无叶舌雄株$\frac{148}{154}$96%
无叶舌雌株×无叶舌雄株$\frac{138}{141}$98%
由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该变异能导致含有叶舌基因雄配子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要通过表现型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断,请从上表杂交组合后代中选择亲本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选择有叶舌植株为父本,选择无叶舌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结果:后代大部分为无叶舌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香蕉、苹果等肉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呼吸速率可增加若干倍,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果实达到成熟可食的程度.某同学测量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呼吸强度及乙烯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香蕉果实中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可转变为可溶性糖,一部分积累在果肉细胞的液泡(填细胞器名称),使果实变甜;一部分参与有氧呼吸,在此过程中,丙酮酸和水(填物质名称)反应生成CO2
(2)香蕉成熟过程中,人们认为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图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乙烯峰值先于呼吸高峰出现.
(3)据图分析,要延迟香蕉果实的成熟,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乙烯的生成;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充入氮气和二氧化碳措施,以达到目的.
(4)该实验结果能否验证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会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该实验选择香蕉作为实验对象,只能得出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高峰,而不能得到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且染色体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人体细胞均有两个染色体组
C.植物体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有全能性,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无全能性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可发生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的使用目的相同
③卡诺氏液: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设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 如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对羧基苯甲酸微生物.设置⑥的目的是对照作用.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灼烧灭菌,待其冷却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4)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
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