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8879  128887  128893  128897  128903  128905  128909  128915  128917  128923  128929  128933  128935  128939  128945  128947  128953  128957  128959  128963  128965  128969  128971  128973  128974  128975  128977  128978  128979  128981  128983  128987  128989  128993  128995  128999  129005  129007  129013  129017  129019  129023  129029  129035  129037  129043  129047  129049  129055  129059  129065  12907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必须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B.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C.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D.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生态学通讯》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繁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杀死T细胞给人体带来危害,该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重要作用
(2)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细胞核、核糖体,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3)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合成该物质的主要原料可能是糖蛋白.
(4)有关免疫机理存在克隆选择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各种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表面带有与某种抗原互补的受体,当某种抗原侵入后,少数淋巴细胞能与抗原选择性地结合,并恢复分裂能力,产生大量带有相同抗体的淋巴细胞群.按照克隆选择学说,如果体内的某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此学说.
实验材料:6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注射器,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示踪法
实验步骤:①将小白鼠均分成三组,标号A、B、C.
②A、B两组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现象为不发生免疫反应;
给C组小自鼠注射乙种抗原,现象为发生免疫反应.
③分别给A、B小自鼠注射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和乙种抗原,A组不发生免疫反应,B组发生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已知血友病是一种隐性伴性遗传病(用隐性基因h表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母亲表现型为血友病,则其父亲表现型是正常.
(2)若Ⅱ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男孩患血友病的概率是$\frac{1}{4}$.
(3)若这对夫妇再生第二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的概率是$\frac{1}{4}$.
(4)若Ⅱ5与一个血友病男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正常的概率是$\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一定有差异
B.群落的水平结构受环境条件、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C.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河流是一个流动的生态系统,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含氧量等随水的深度变化而变化,致使河流中存在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人类活动会对自然河流造成干扰,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示意图.请回答:

(1)河流生物群落分急流生物群落和缓流生物群落,区别两者的重要群落特征是物种组成.
(2)河流中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3)在受污染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氧气.
(4)A-C段微生物物种数目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是否属于演替?属于,在河流的BCD段上NH4+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被(藻类)浮游植物吸收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表示一个苯丙酮尿症家族的系谱(患病和正常这一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据图回答:

(1)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2)Ⅲ-7的基因型是Aa,Ⅳ-9为杂合体的概率为$\frac{2}{3}$.
(3)Ⅳ-11与一个正常女性(其父亲患苯丙酮尿症)结婚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O2,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水结合,生成ATP.
(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图甲中的d所代表的物质应是18O2
(3)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叶绿体的数量、CO2浓度或温度.
(4)在图乙中P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叶绿体基粒向叶绿体基质移动.D点时发生a、b、c、d(用图中字母表示)过程.
(5)若测得该植物黑暗条件下,O2的吸收速率为12mg/h;而在正常环境中一昼夜的O2净产量为24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528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图中序号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②表示暗反应.
(2)在生长旺盛时期,植物体内过程①③④产生ATP的数量关系是①>③+④(选填“>”、“=”或“<”).
(3)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条件对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温度
CO2吸收量/(mg•h-1
组别、条件
10℃20℃30℃35℃40℃45℃
1黑暗-5-10-18-32-40-32
2弱光,CO2浓度为0.03%20-8-24-33-28
3适当遮阴,CO2浓度为0.03%350-16-24-24
4全光照,CO2浓度为0.03%58420-12
4全光照,CO2浓度为1.22%10204028120
①30°C时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02浓度.
②根据表中信息,可推测对该植物生长最有利的一组条件是温度30°C、全光照、C02浓度为1.22%或温度30°C时的第5组.
③第5组实验中,该植物在35°C时光合作用实际固定CO260mg•h-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为使反应物A→产物P,采取了有酶催化(最适温度和pH)和无机物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用图甲中两条曲线表示;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距离b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有酶催化时效率低的原因
B.适当升高温度,有酶催化时的曲线II对应的距离a将下降
C.图乙中②可代表蔗糖,那么③④可代表葡萄糖和果糖
D.图乙中若①代表胰蛋白酶,当pH适当降低时,③④的生成速也会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澡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见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种分布的意义是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放出CO2
(3)图中曲线C(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D(填字母).
(4)湖泊生态系统具有旅游观赏和调节降雨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