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230  129238  129244  129248  129254  129256  129260  129266  129268  129274  129280  129284  129286  129290  129296  129298  129304  129308  129310  129314  129316  129320  129322  129324  129325  129326  129328  129329  129330  129332  129334  129338  129340  129344  129346  129350  129356  129358  129364  129368  129370  129374  129380  129386  129388  129394  129398  129400  129406  129410  129416  129424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所用的酶主要是(  )
A.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
C.蛋白酶和淀粉酶D.果胶酶和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D.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磷脂来体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研究人员在莫诺湖首次发现一种能利用化学元素砷(As)取代所有磷进行生长、繁殖的细菌GFAJ-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s是组成该细菌核酸的元素之一B.该细菌细胞呼吸会产生ATP
C.在该细菌的拟核区可能检测到AsD.该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近年来,医学科研工作者把采用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作为根治癌症的一种研究方向.
(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将B细胞(或桨细胞)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细胞进行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诱导融合最常用的生物学方法是灭活的病毒,对融合后的细胞群先后需要进行两次筛选,其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培养筛选出的特定杂交瘤细胞的方法有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两种.在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溶液内,需要添加动物血清,其作用是补充合成培养基缺乏的营养物质.
(3)与一般抗体相比较,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A中的甲表示细胞内的一条染色体片段中基因排列的顺序,B、C是该细胞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请回答:

(1)与甲相比,乙、丙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重复(或增加).
(2)B图含有4条染色体,C图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3)与正常的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矮小,高度不育.如果用试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抑制B(填字母)图所示时期中纺锤体形成,最终使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均为黄色圆粒豌豆,F1自交得F2.从F2中任选一株黄色皱粒豌豆和一株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其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最多有(  )
A.2种B.4种C.5种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
C.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在凋亡的过程中有基因的表达
D.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分子物质都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B.细胞需要的离子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C.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大分子物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抗体的两种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抗体1和抗体2所用的工程技术名称分别是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基因工程.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脱分化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的全能性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比较高.
(3)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mRNA.
(4)③过程通常使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5)通过⑦过程获取的目的基因与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相比,该基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启动子和内含子(或没有启动子、终止子和内含子).获取目的基因后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利用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具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且利用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6)④和⑩过程均需耍筛选,其目的分别为筛选出能产生抗H1N1病毒衣壳蛋白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或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和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或表达).
(7)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该抗体进行改造,直接操作的对象是DNA.正确顺序是(用数字表示):②①③④.
①推测新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新抗体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
③新抗体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新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其酶切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类型的限制酶切割后,有的产生黏性末端,有的产生平末端
B.不同类型的限制酶切割后可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C.用酸1和酶2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后,重组DNA分子仍能被酶2识别
D.用酶3和酶4分别切割目的基闪和质粒后,其产物经T4DNA连接酶催化不能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