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493  129501  129507  129511  129517  129519  129523  129529  129531  129537  129543  129547  129549  129553  129559  129561  129567  129571  129573  129577  129579  129583  129585  129587  129588  129589  129591  129592  129593  129595  129597  129601  129603  129607  129609  129613  129619  129621  129627  129631  129633  129637  129643  129649  129651  129657  129661  129663  129669  129673  129679  129687  170175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于不同信号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都应含碳元素,原因是信号分子都是有机物

B.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C.同一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是相同的,比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代谢

D.酶也应属于信号分子,该物质能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把解离后的根尖直接放到龙胆紫染液中染色

C.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直接放入甲基绿、呲罗红混合染液中染色

D.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Ⅲ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科学家认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并将相对新的合成链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让其分化并逐渐衰老。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A.衰老的细胞可作为抗原,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B.成体干细胞仍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C.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根据该假说可推测生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需氧呼吸,bc段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d段为厌氧呼吸

B.bd段的厌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C.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乳酸大量积累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

D.无论在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 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可能会改变

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 。据图推测,该植物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 (填“高”或“低”)。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 ℃。

(2)该植物光反应的产物中,被暗反应利用的物质是 。在供给C18O2较长时间后,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够检测出含18O的物质有 写出两种)。

(3)图中B点时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方向是

若图中B点和D点对应的纵坐标分别的是15和30,且植物处在B点和D点对应条件下相同时间内,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分别为m和n,则m与n的数学关系式为

(4)A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研究者用含 18O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用化学式和箭头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用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 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 ,该物质通过 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3)据图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 (填“增加”/“不变”/“减少”)。

(4)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走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

Ⅱ.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9只兔子,分别给每只兔子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第二步: 。第三步:将上述实验兔子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五步:2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

(5)改正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

(6)补齐实验步骤中的第二步。

(7)预期实验结果:第四步注射以后,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

2×107

1.4×109

9×107

3.4×106

(1)在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率是

(2)种群乙在该生态系统处于 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 图1 中 (填数字序号)=2×107,C 表示

(4)图2 中_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 信息,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