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516  129524  129530  129534  129540  129542  129546  129552  129554  129560  129566  129570  129572  129576  129582  129584  129590  129594  129596  129600  129602  129606  129608  129610  129611  129612  129614  129615  129616  129618  129620  129624  129626  129630  129632  129636  129642  129644  129650  129654  129656  129660  129666  129672  129674  129680  129684  129686  129692  129696  129702  12971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质都必须含有C、H、O元素
B.糖类、脂质都含有相同比例的C、H、O元素
C.小麦体内的化学元素与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基本相同
D.小麦体内的化学元素与玉米体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通常用胰蛋白酶作用,目的是获得原生质体
B.由于植物细胞在水中不会涨破,过程②通常在水溶液中进行
C.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的染色体组不一定为AABB
D.该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激素,数字表示调节过程.

(1)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图中激素a和b的名称分别是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b激素的分泌受到来自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分泌活动加强的过程是①②③⑥,(填数字编号),在此过程中激素c对靶细胞的作用是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氧化分解/细胞呼吸).
(3)图中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d激素作用的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简要说明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后,机体的调节过程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脏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图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B.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膜外是负电位
C.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使离子通道开启,Na+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D.突触间隙的Gly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再被细胞利用,结构①可能表示载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异常升高的生理状态(健康人餐后2小时血糖不应超过7.8mmol/L).研究发现糖耐量减低对象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研究人员以自愿参与实验的糖耐量减低的大学生为对象,第一天不做任何运动状态,记为A组;第二天分为B、C、D、E组,分别在午餐后15min、30min、60min、90min时,开始中等强度持续进行平地快速步行30min的试验;分别测试每组对象午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糖耐量减低者想了解病因是否是自身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其血液中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2)糖耐量减低的人维持空腹血糖正常所需的血糖来源主要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减低的人体内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3)餐后15min、30min开始运动,均可以显著降低血糖的峰值;餐后15min、30min、60min开始运动,均可以显著降低胰岛素的峰值.
(4)从血糖的生理指标来看,餐后适度运动可以使糖耐量减低者餐后血糖峰值降低和缩短高血糖持续(状态)时间,从而降低胰岛B细胞负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以图1表示正常人体在两种温度环境中所测散热量情况,图2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由两图可知,t2~t3曲线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减少散热;图2中A、B、C、D、E各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的原理是向靶细胞传递信息,引起靶细胞生命活动状态的改变.
(2)t3后,人体的产热量等于(填“大于”或“等于”、“小于”)散热量;t1前的体温等于(填“高于”或“等于”、“低于”)t3后的体温.
(3)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起作用的调节过程,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图中激素调节体现了分级调节、负反馈调节的机制.
(4)马拉松运动员在寒冷(10℃)环境下训练,则B激素分泌量和身体散热量的变化是:B激素分泌量升高、散热量也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了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选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血糖浓度均为0.9g/L)均分成A、B、C三组,分别注射少量且等量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在细胞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氧化分解供能.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会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髙血糖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组小白鼠注射肾上腺素后,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原因是注射肾上腺素后小白鼠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分析回答下列稳态调节问题
如图为某小型哺乳动物受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调节脂肪细胞代谢的过程.

(1)在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过程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又能(填编号)②(①促进;  ②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上述激素,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
(2)据图可知,小泡内暂存的物质(结构)C为肾上腺素受体;物质B为脂肪酸.
(3)据图可知,机体受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参与体温调节的作用机理是肾上腺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促进先使ATP转变为cAMP;cAMP能促进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从而促进机体增加产热..
(4)机体遇到寒冷刺激,除了能通过上图示意的代谢方式调节体温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方式来调节体温,例如通过皮肤血管(填编号)② (①舒张;②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
(5)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在机体严重失血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大量增加可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请分析其原因.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血量增加,因而使血压不致下降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甲为纤维单胞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获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培养基都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B.图中所用培养基矢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④所用的接种方法可对培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
D.可用刚果红染料鉴定,看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家庭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洗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坛中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的含量,缩短制作时间.
(2)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为厌氧型,醋酸菌为需氧型.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发现泡菜坛内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形成的原因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制作果醋时,在变酸的酒表面也能观察到一层膜,这层膜形成的原因是产膜酵母大量繁殖.
(3)为避免杂菌污染,该同学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青霉素能够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4)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含盐过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