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868  129876  129882  129886  129892  129894  129898  129904  129906  129912  129918  129922  129924  129928  129934  129936  129942  129946  129948  129952  129954  129958  129960  129962  129963  129964  129966  129967  129968  129970  129972  129976  129978  129982  129984  129988  129994  129996  130002  130006  130008  130012  130018  130024  130026  130032  130036  130038  130044  130048  130054  13006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

(1)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细胞和丙细胞.丁细胞的名称叫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丁细胞中M为性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
(2)图2中处于图1中CD段的细胞有丙 和丁.
(3)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4)图2中甲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5)此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如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提取洋葱叶肉细胞中色素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还需加入的化学药品有碳酸钙;
(2)④表示在低倍物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物镜下清楚的观察右上方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3)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过程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假设图⑤是步骤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C

(4)某学生在进行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5)若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完成C步骤,低倍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为皱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要搭建一个具有 5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片段,则需要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多少个?(  )
A.20 个B.18 个C.10 个D.8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条件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_____,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12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12345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
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111111
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相同温度的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将酶液置于70℃水浴中15min.
(2)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不能(填“能”或“不能”)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3)该实验中不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理由是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中的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为将步骤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为3.6、0℃条件的环境中(短暂时间,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
(5)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一上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期才能形成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酶浓度0%1%2%4%5%
(乳糖浓度为10%)相对反应速率02520100200
实验二乳糖浓度0%5%10%20%30%
(酶浓度为2%)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B.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C.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温度升高10℃,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l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1925年荷兰科学家从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3:1970年,科学家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1)仅通过对资料l、资料2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膜是由双层脂质分子构成的(或膜由脂质分子组成且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资料3中的实验现象表明.膜有流动性.1972年,辛格等人提出了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
资料4: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元素依次出现在⑤④③①②⑥部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此研究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4)⑥部位的物质是在[⑤]核糖体中合成的.
此物质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用文字及箭头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环境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不一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a为核糖,b则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含b这种化合物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必为脱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B.个体的衰老导致细胞衰老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