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997  130005  130011  130015  130021  130023  130027  130033  130035  130041  130047  130051  130053  130057  130063  130065  130071  130075  130077  130081  130083  130087  130089  130091  130092  130093  130095  130096  130097  130099  130101  130105  130107  130111  130113  130117  130123  130125  130131  130135  130137  130141  130147  130153  130155  130161  130165  130167  130173  130177  130183  130191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纤维素分解性细菌是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由于纤维素酶等的作用,纤维素可一直被分解到葡萄糖为止,有时在分解过程中会积累纤维二糖.这类细菌多见于腐植土中,下面是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①→梯度稀释→接种到②→挑选产生③的菌落
(1)以上实验流程中①是选择培养,①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②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③是透明圈.
(2)过程②用到的培养基中加入了一种染料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就加入刚果红.
(3)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并最终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研究表明,引发雾霾的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现利用秸秆为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汽油来代替传统汽油,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催化生成乙醇的酶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B.生成乙醇时所释放的能量最终来自储存在植物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微生物在生产乙醇的同时会生成CO2,其内环境的pH会略有下降
D.生成乙醇的过程中形成的少量ATP可作为微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杂种优势泛指杂种品种即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于其亲本品种(纯合子)的现象.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作物.现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请回答:
(1)在农业生产时,玉米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受精后使F2出现一定比例纯合子.
(2)若玉米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平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乙组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严格自交授粉.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繁殖两代后的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frac{1}{2}$、$\frac{3}{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授粉方式对杂种优势衰退率的影响.
(3)若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一代后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frac{1}{2}$.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填“发生”或“不发生”)交叉互换.
(4)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优势品种(F1)自然状态下受粉,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frac{1}{2}$)n,由此推断F2杂种优势衰退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的关系是杂种优势性状F1基因型中杂合等位基因对数越多,F2的衰退率就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科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出谁将患 上流感.该方法利用的是一种快速诊断免疫试纸条,可根据检测结果是否呈“阳性”来进行初步筛选,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针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引起该种变化的原因是Na+内流.
(2)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兴奋的传递方向与膜内(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电流表 B发生1次偏转.
(3)若刺激丙图①,⑥处没有出现如图乙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
(4)丙图中③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从④释放,与⑥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5)某人因体内含有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神经系统异常.若给其注射乙酰胆碱不能(填“能”或“不能”)有效缓解该异常,在免疫学上该类型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吞噬细胞,物质A、B分别是淋巴因子、抗体.
(2)图甲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有②③④(填数字编号)
(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4)分析图乙,α银环蛇毒是一种神经性毒液.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正电位,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所学的免疫调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2)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3)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时,一般要分三次接种,目的主要是获得更多(更多、更少)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4)如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的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图1中细胞A为效应T细胞; 图2细胞为浆细胞,图2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而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回答有关人体免疫调节问题.

(1)图中细胞b表示的是T细胞.
(2)图中过程④为细胞免疫,过程⑤为体液免疫.
(3)细胞d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4)细胞f产生的B物质为抗体,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5)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过敏原.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再次(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死靶细胞内的麻风杆菌
B.过敏原第一次侵入机体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D.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C.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由唾液、溶菌酶以及吞噬细胞等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基础,进而被吞噬、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