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二人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家庭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这对夫妇进行遗传咨询的结果将会是 ( )
A.你们夫妇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没有患病的风险
B.你们夫妇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D.由于你们夫妇的弟弟都患有该病,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基因工程是现代育种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该技术可让细菌生产人类的胰岛素。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与细菌的DNA的结构基础相同
B.细菌与人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能高效表达人胰岛素基因的细菌是工程菌
D.基因工程育种可能存在生态安全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正确表示基因操作“四步曲”的是
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分离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
B.用显微镜观察时,“d”所成的像是“p”
C.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充分混匀后加入组织样液
D.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直接轻压盖玻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952年,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大肠杆菌T2 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他们首先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该大肠杆菌来培养T2 噬菌体,再用上述T2 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如右图),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请据图回答
(1)与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本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原因是
。
(2)用培养过的大肠杆菌来培养T2 噬菌体的目的是 。
(3)实验过程中,保温的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 。
(4)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5)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
。
(6)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亲代噬菌体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发生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如果要检测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应使用______________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现_______色。
(5)本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玉树地震中,在废墟中被掩埋长达100个小时的获救者,靠喝自己的尿液最终获得营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尿液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B.人体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尿液中的水分维持了人的基本代谢
C.人体缺水时,体内的水全部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不喝尿照样可以长期生存
D.人体缺水时,细胞中zh主要是结合水含量降低,造成人体代谢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基因型为Aa 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间的数量关系是
A.雌配子:雄配子= 1:1 B.雌配子:雄配子= 1:3
C.雌配子A:雄配子a= 1:1 D.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