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3564  133572  133578  133582  133588  133590  133594  133600  133602  133608  133614  133618  133620  133624  133630  133632  133638  133642  133644  133648  133650  133654  133656  133658  133659  133660  133662  133663  133664  133666  133668  133672  133674  133678  133680  133684  133690  133692  133698  133702  133704  133708  133714  133720  133722  133728  133732  133734  133740  133744  133750  133758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32P标记某二倍体生物体(含20条染色体)的增殖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细胞检查其染色体,发现某细胞染色体条数为40条,不含32P的染色体,则此细胞正在进行的分裂至少是第几次分裂?(  )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四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植物弯向右侧生长,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⑧处的生长素经主动运输至⑦处
C.切除①,放置一块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则生长素能通过被动运输到达②处
D.浓度为10-8(mol•L-1)的生长素对芽和茎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对根的作用是抑制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拟南芥(2n=10)是自花传粉植物,花蕊的分化受多对基因控制,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与花蕊分化的关系如表所示:
基因型A_B_aaB_A_bb 或aabb
花蕊分化情况有雄蕊和雌蕊只有雌蕊无花蕊
(1)花蕊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表中可推知,B基因决定拟南芥花蕊的发生.如需对拟南芥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5条染色体.
(2)基因型为AaBb的拟南芥种群自交,F1中能分化出雌蕊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rac{3}{4}$.若让F1植株继续繁殖,预计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与亲本相比,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为什么?是,因为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3)目前主要利用浸花转基因法对拟南芥的性状进行改良,主要流程如下:

从流程图中可知,该育种方法选用了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与传统转基因技术相比,浸花转基因法不需要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育种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茶一般以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
(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解除了顶端优势.
(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生长调节剂)对茶树后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①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促进(抑制/促进)作用.
②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8~15ppm之间.
③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沾蘸法和浸泡法两种,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较低,所需处理时间较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育种过程中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B.该育种过程中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C.该育种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frac{1}{2}$个体能稳定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兴趣小组利用拟南芥的野生型幼苗和Cop9突变型幼苗做了如下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幼苗生长条件成熟个体的平均株高
Cop9突变型自然生长约15cm
 ②Cop9突变型除每天定时两次触摸外,
其它条件与组相同
明显低于15cm
野生型约15cm
A.①②组可构成对照实验,第①组是对照组
B.②③组实验证明,每天定时两次触摸,不改变野生型成熟个体的株高
C.定期用X射线照射和触摸,野生型成熟个体的株高明显低于15 cm
D.每天定时两次触摸可能改变Cop9突变型个体的基因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如图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
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D.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写出DNA复制的特点和精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DNA分子精确复制原因:双螺旋提供模板,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写出两种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4)写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对于生物进化仅停留在个体水平上;无法对遗传变异的本质加以解释
(5)写出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微量和高效,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比德尔是一位遗传学家,他选用红色面包霉来做材料.1945年时,他对6万个孢子进行放射性辐射后,用基本培养基培养.绝大部分孢子都能正常生长,但是有少数孢子不能正常生长,后者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突变,其中有的可能与精氨酸有关.因为精氨酸是红色面包霉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经过多种组合的实验,再根据突变性状的遗传情况分析,红色面包霉中精氨酸合成的步骤是:

(1)精氨酸的R基为
则一个精氨酸其分子中C、H、O、N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1424.
(2)某生物兴趣小组经诱变获得一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配制基本培养基,分别作以下四种处理(Ⅰ、Ⅱ、Ⅲ、Ⅳ)后,培养突变菌株:
Ⅰ中不作任何处理,Ⅱ、Ⅲ、Ⅳ中依次加入Ⅱ:加入鸟氨酸Ⅲ:加入瓜氨酸Ⅳ:加入精氨酸,观察各培养基中的红色面包霉的生长状况.
结论:①Ⅰ、Ⅱ、Ⅲ、Ⅳ中红色面包霉均不能生长,则其他基因突变
②Ⅰ中生长红色面包霉不好,Ⅱ、Ⅲ、Ⅳ中红色面包霉均生长良好,则基因A可能突变
③Ⅰ、Ⅱ中红色面包霉生长不好,而Ⅲ、Ⅳ中红色面包霉均生长良好,则基因B可能突变
④Ⅰ、Ⅱ、Ⅲ中红色面包霉生长不好,而Ⅳ中红色面包霉均生长良好,则基因C可能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积累②基因库的差别地理隔离③物种形成导致标志着导致自然选择作用于①改变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八倍体.
(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可育但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
1)请在下面填出如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突变和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②种群基因频率、③生殖隔离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优质的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成功,这是B.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