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3796  133804  133810  133814  133820  133822  133826  133832  133834  133840  133846  133850  133852  133856  133862  133864  133870  133874  133876  133880  133882  133886  133888  133890  133891  133892  133894  133895  133896  133898  133900  133904  133906  133910  133912  133916  133922  133924  133930  133934  133936  133940  133946  133952  133954  133960  133964  133966  133972  133976  133982  13399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阻碍基因交流,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B.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C.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也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设计图解,请据图回答:(其中②是胚胎干细胞)

(1)图中①是细胞核,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利用PCR技术快速扩增健康胰岛B细胞基因的过程中,目的基因受热形成单链并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延伸形成DNA,该酶的特点是耐高温.该技术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
(3)过程④通常用②做受体细胞的原因是这些细胞还未分化,具有全能性,可以定向诱导分化成各类细胞、组织、器官.
(4)图示治病的方法叫做体外基因治疗,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图,正确的叙述是(  )
A.个体2为克隆动物,c为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B.个体2的遗传性状与提供b细胞的母羊完全不同
C.产生动物个体2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D.e细胞为已完成减数分裂的卵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问题
犁头鳅为平鳍鳅科犁头鳅属的鱼类,包括犁头鳅和长鳍犁头鳅两个物种.犁头鳅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上游,而长鳍犁头鳅则局限分布于闽江水系(图1).
研究者对采自长江中上游的犁头鳅和闽江水系的长鳍犁头鳅的细胞色素b(一种蛋白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犁头鳅、长鳍犁头鳅构成一个犁头鳅属鱼类单系,位于系统发育树的顶部位置(图2).
在冰河期之前,地球大部分陆地被水覆盖,冰河期之后,随着造山运动等地质变化,出现由山脉间隔的不同水系.

(1)犁头鳅与长鳍犁头鳅属于2个物种,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犁头鳅与长鳍犁头鳅细胞色素b分子的基因差异在遗传学上称基因突变.
(3)长江流域的犁头鳅在A、B、C三个区域具有比较显著的形态差异,这种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4)A区域的全部犁头鳅构成一个犁头鳅种群.
(5)犁头鳅属分化形成适应长江和闽江两类水系生态的两个物种,进化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6)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犁头鳅演变成长江、闽江水系两个物种的原因:两个犁头鳅种群由于地理隔离,阻断了彼此之间发生基因交流;不同的生态系统差异与自然选择,使两个种群的基因差异向不同方向演变、积累,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的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用猪的去核胚胎细胞与卵细胞的细胞核构建重组细胞(甲),用猪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卵母细胞构建重组细胞(乙).下列有关甲、乙两种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胚胎细胞核移植,乙为体细胞核移植
B.二者均有培育成克隆猪的可能性
C.乙细胞可能培育成克隆猪
D.二者均不可能培育出克隆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
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单一的抗A抗体(或单一的特异性抗体)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
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
(2)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把它在乙培养皿(含选择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这种方法称为单克隆.
(3)过程①的主要目的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过程②或③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抗A单克隆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
B.形成③的操作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C.由④培育至⑤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成功培育新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体表屏障中的化学防御
B.T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来完成免疫应答
C.免疫细胞可从毛细血管中钻出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D.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阅读如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研究小组对小鼠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
材料2:基因敲除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1)材料1属于细胞工程范畴.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剪碎肝组织,再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中,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2)材料2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某基因插入到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基因中,使目的基因失活(或灭活),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ES细胞中.观察基因敲除前后生物体性状的变化,可以研究目的基因(敲除基因)的功能;敲除抗原决定基因,还可获得适合人体移植的其他动物器官,减弱或消除免疫排斥(或排斥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B.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过程中,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
C.“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