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483  134491  134497  134501  134507  134509  134513  134519  134521  134527  134533  134537  134539  134543  134549  134551  134557  134561  134563  134567  134569  134573  134575  134577  134578  134579  134581  134582  134583  134585  134587  134591  134593  134597  134599  134603  134609  134611  134617  134621  134623  134627  134633  134639  134641  134647  134651  134653  134659  134663  134669  13467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而人体内还存在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分泌该激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上升.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T淋巴(T)细胞对淋巴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将会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优良动物繁育、疾病诊治等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前景.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如粮食问题、花卉苗木生产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1)用植物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才能培养成单倍体幼苗.
(2)枣庄的优质石榴、长红枣等植物的生产都可通过微型繁殖技术来提供试管苗,其优点是不仅可以
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无病毒种苗的大量繁殖.
材料二: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的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3)实验中选取的兔子的卵母细胞实际是处于MII中/减II中期的卵母细胞.如果多个供体细胞来自同一只大熊猫,培育的这些大熊猫在性状上也不完全相同,分析其原因,下列正确的有ABC
A.性状变异可由环境条件引起                   B.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
C.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                   D.细胞核基因发生了重组
(4)克隆大熊猫过程中使用的生物技术手段有核移植、胚胎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至少写两种)
(5)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是因为这些细胞保持了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材料三:利用乳腺生物发生器生产出的人类胰岛素,具有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易提取等优点,该项技术的诞生可有效地缓解临床上胰岛素不足的难题,从而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6)在乳腺生物发生器的操作过程中,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够成功插入牛细胞的染色体上原因是人与牛的DNA结构相同
;并能合成出人的胰岛素的原因是不同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科研人员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植株比较矮小)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椿象能吸食荔枝的嫩芽,造成荔枝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可见平腹小蜂可以减小(填“增大”或“减小”)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主要借助于种间的寄生、捕食、关系来消灭害虫.
(3)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腐生性昆虫主要在(完成/促进)物质循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山绿豆耐阴性好,选择其与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
(4)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的恢复力(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I、III、IV、Ⅴ.物质a、c分别是O2、H2O.
(2)从图2分析,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X(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mg/cm2•h)Y+2X(用图中字母表示).
(3)从图2分析,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温度维持16℃,植物能否生长?能.如不能生长说明原因,如能生长,求出1cm2叶片一昼夜增重多少mg?1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在最适温度下所测得的麦芽糖被麦芽糖酶分解成葡萄糖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代表麦芽糖的量,Y代表葡萄糖生成速率,则b点以后,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B.若X代表麦芽糖的量,Y代表葡萄糖生成速率,则温度上升5℃,b点向左下方移动
C.若X代表时间,Y代表生成的葡萄糖总量,则b点以后化学反应停止
D.若X代表时间,Y代表生成的葡萄糖总量,则温度上升5℃,b点向右下方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有脱落的标记(标记不影响被捕食,脱落标记仅为鼠被天敌捕食后留下).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会不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除图中所示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02形式进入该群落,在该食物网中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鹰每增加a千焦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能量100a千焦.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
(5)调查发现,某山区滥砍滥伐,植被覆盖面积大幅下降,同时当地居民甲状腺肿大发病率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水土流失致土壤中碘元素缺乏,当地居民该元素摄入量不足,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
B.植物根尖细胞生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C3还原时所需ATP来自光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种油菜的黄化突变体叶片呈现黄化色泽.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
材料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s-1呼吸速率μmolCO2.m-2.s-1
突变体9.300.325.66239.073.60
野生型6.910.288.13210.864.07
(1)C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影响物质的ADP、NADP+产生来影响光反应阶段.
(2)叶绿素的减少使叶片呈现黄化色泽.突变可能抑制(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
(3)据上表可知油菜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μmolCO2•m-2•s-1.研究人员认为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突变体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较高.
(4)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C02浓度倍增能显著提高植物的光饱和点,原因可能是:一方面C02浓度增加,碳反应中用于还原所需要的能量增多:另一方面叶肉细胞中的增加三碳酸,提高了植物对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利用.
(5)干旱条件下叶片衰老速率加快,与细胞内的细胞分裂素(激素)含量下降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
B.稻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D.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提高能量传递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然后从F1自交的后代寻找目标.其过程如图1,据图回答.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易位(或染色体结构变异).杂交细胞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杂交植物在F2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frac{9}{16}$.
(2)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克服物种间生殖隔离的障碍);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可同时导入多个目的基因.(要求写两点).
(3)另一个科研小组利用相同技术进行了同样的育种过程,却发现F2出现了不同情况,只出现3种表现型:只抗虫不抗倒伏、只抗倒伏不抗虫、既抗虫又抗倒伏;他们推测这是R基因和A基因整合在杂交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造成的,请用图2示说明,用(•)在染色体上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并标上基因符号.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并用遗传图解说明.(遗传图解的基因型:染色体上有抗倒伏基因用R+表示,没有用R-表示,染色体上有抗虫基因用A+表示,没有用A-表示)
实验方案:用F1植株与野生型玉米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遗传图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