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571  134579  134585  134589  134595  134597  134601  134607  134609  134615  134621  134625  134627  134631  134637  134639  134645  134649  134651  134655  134657  134661  134663  134665  134666  134667  134669  134670  134671  134673  134675  134679  134681  134685  134687  134691  134697  134699  134705  134709  134711  134715  134721  134727  134729  134735  134739  134741  134747  134751  134757  13476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2、0.
(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可能是该药物抑制了递质受体的功能.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下丘脑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若该图中分泌物a为胰岛素,则细胞甲为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甲释放分泌物a的另一刺激是血糖浓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

(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240只/hm2.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大.
(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下丘脑、垂体(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4)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推迟、出生率总体水平降低.
(5)长爪沙鼠喜居于干旱沙质土壤地区,常见于荒漠草原,其体内抗利尿(激素)激素水平一般较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豚鼠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9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豚鼠甲(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豚鼠为异常豚鼠),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

(1)用甲豚鼠与正常的白色豚鼠作亲本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其中异常白色豚鼠所占比例为$\frac{1}{6}$.
(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填“父”或“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或者是母(填“父”或“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显性基因突变.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色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其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本(或雄豚鼠)形成配子的过程中9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4)豚鼠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豚鼠杂交,子代中黄色粗毛豚鼠所占比例为$\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倒平板时,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凝固(50℃)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单个进行培养.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由细胞繁殖而来的形态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对月季进行组织培养时,适宜花药培养的时期是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镜检时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玫瑰红,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4)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中,要将胡萝卜进行粉碎和干燥的目的是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增大溶解度;得到的萃取液需要用蒸馏方法进行浓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
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消费者又可以作为分解者.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13.4%(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随机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等于(填“大于”、“等于”、“小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5)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E(用字母回答),图中过程直接揭示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如果对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其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8 J/(cm2•y).
(4)农田生态系统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高产量的原因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图甲表示人工湿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图甲中某好氧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图甲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成分),藻类中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给细菌.
(2)图乙中与K值对应的点是a,若浮游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K值下降.bc段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3)对人工湿地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人为的控制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燕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图1所示:

(1)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下表(F2为相应组别的F1自交所得):
杂交组合F1F2
第一组甲×乙黑颖黑颖
第二组乙×丙黑颖黑颖:黄颖=3:1
①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bb,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间进行随机授粉,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8:1.
②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某株黑颖燕麦的基因型,他们不能(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
(2)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3)燕麦的5号染色体上还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AUC,基因P转录时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褐飞虱和卷叶螟是闽东地区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青蛙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青蛙防治稻田害虫,可以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B.用性引诱剂专一诱捕褐飞虱,在短时期内,卷叶螟的种群密度会上升
C.与精耕稻田相比,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扰,群落演替的速度较快
D.褐飞虱和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高考大联考(一)【新课标II卷】 题型:

睾丸是青春期以后的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男性的Y染色体末端有一个决定睾丸发育的基因为“SRY基因”。但是少数男性“SRY基因”正常,体内雄性激素含量正常或稍高,却具有类似女性的性特征,这是因为他们的X染色体上一个“AR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RY基因”和“AR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B.雄性激素的合成与睾丸细胞的内质网有关

C.“AR基因”可能与控制雄性激素受体的合成

D.正常男子次级精母细胞中期应该含有2个SRY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