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826  134834  134840  134844  134850  134852  134856  134862  134864  134870  134876  134880  134882  134886  134892  134894  134900  134904  134906  134910  134912  134916  134918  134920  134921  134922  134924  134925  134926  134928  134930  134934  134936  134940  134942  134946  134952  134954  134960  134964  134966  134970  134976  134982  134984  134990  134994  134996  135002  135006  135012  13502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Ⅰ)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C.
A.3:1    B.5:1    C.8:1    D.9:1
(Ⅱ)若将上题改动如下,重新计算结果:
(1)让F2灰身果蝇进行自交,则F3中灰身:黑身=5:1.
(2)若F2代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黑身=3:1.
(3)若F2代中黑审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自交,则F3中灰身:黑身=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观察如图所示的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各遗传系谱图,判断甲、乙、丙甲组的遗传病类型(将备选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甲家族患有c;
②乙家族患有a;
③丙家族患有c.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假设丙家族所患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等位基因用A,a表示,试判断:
①Ⅱ7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②Ⅱ5能产生2中卵细胞,含A基因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50%;
③假如Ⅲ10与Ⅲ14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他们剩余病孩的概率可高达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为人体味觉感受器“味蕾”的主要细胞味觉细胞,其周围有直接与味神经相连的感觉神经末梢包绕,当味觉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一系列变化,导致突触小泡移动附着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并与a处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感觉神经元末梢兴奋进而产生味觉.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味觉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味蕾细胞与分泌神经递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高尔基体较发达.
(2)a的结构名称突触后膜,其上也含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当神经递质与a处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a处膜内、外电位的分布是内正外负,味觉信号经味神经传人中枢,产生味觉,图中的中枢是指大脑皮层.
(3)图中Ca2+的运输与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上Na+的运输方式一样,都通过协助扩撒进入细胞的.
(4)在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首先要用Ca2+处理受体细胞,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果蝇的有刺刚毛和无刺刚毛、灰身和黑身、长翅和残翅是三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有刺刚毛、灰身、长翘和纯合的无刺刚毛、黑身、残翅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再分别用F1作父本和母本与亲本中的无刺刚毛、黑身、残翅回交,得到的子代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分别用Y-y、A-a、B-b表示基因)
 
(1)根据表中信息能判断这三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吗?能;如果能请写出显性性状有刺、灰身、长翅;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由两组实验的结果可知F1作母本时,在只考虑体色和翅型的情况下母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种类和比例分别是AB:Ab:aB:ab、42:8:8:42,产生这种比例的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在四分体时期部分带有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4)某同学调查一个果蝇的种群中控制黑身时基因频率0.3,显性纯合子是50%,则隐性纯合子的概率是10%;
(5)为了了解果蝇灰身基因作用机理,我们需要获取果蝇的灰身基因,获取该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PCR技术、化学合成等(不少于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如图甲、乙所示,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株控制卷叶的基因是一段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在基因B的表达过程中,首先需要来自细胞质RNA聚合酶(物质)穿过0层生物膜进入细胞核与基因B的特定部位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的进行.
(2)由图判断,图乙植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两植株基因型是(填“是”或“否”)相同.
(3)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性状为矮茎直叶白花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甲的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乙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C:aBc=1:1.
(4)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frac{9}{16}$和$\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经染色体筛查发现,某男子的细胞中有一条14号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的巨大染色体.如图甲(其他染色体正常).但由于这条染色体几乎包括这两条染色体的全部基因,所以该男子表现型是正常的.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
(1)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2)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生产的精子类型有6种;
(3)若该表现型正常的男子与某位染色体正常的女子婚配,受精卵有$\frac{3}{8}$的概率由于有某种类型的染色体异常而不能完成发育(流产),而他们生下来的孩子有$\frac{1}{5}$的概率是21体综合征患者,那么这对夫妻所生的孩子具有异常染色体的概率是$\frac{1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和色盲病的遗传系谱图(5、12号为同一种遗传病患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8、12号个体可以得出5号个体得的是白化病
B.1号和10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
C.6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frac{1}{8}$
D.13号个体为7、8夫妇刚出生的儿子,该个体不患病的概率为$\frac{9}{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该菌能致人死亡的原因是它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一种神经毒素,本质为蛋白质).很深的创伤易形成适于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的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破伤风杆菌并不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原因是肠道中的破伤风杆菌由于受第一道防线的阻挡作用,并未进入细胞外液,故并不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
(2)没受伤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受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可以清除体内游离状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起到治疗的效果.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血清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3)被污染了破伤风杆菌的生锈铁钉扎伤后,易感染破伤风.脚踩到铁钉后,被扎伤侧的下肢会不自主的弯曲收缩,该缩腿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下肢肌肉.打针时,针扎患者后,患者有意识的抑制针扎部位的肢体不往回缩,该现象能说明的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分级调节;
(4)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后,抗毒血清将进入血液,随血液传送到全身,与游离状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结合发挥效用.注射到肌肉内的抗毒血清进入血液的两条主要途径: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Ⅰ中褐毛基因转图胚胎干细胞前需要构建重组DNA(或重组载体),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
(2)过程Ⅰ表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需要加入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天然成分动物血清
等物质,通过培养将获得遗传物质稳定的正常细胞群,称之为细胞株(细胞株/细胞系).
(3)过程Ⅱ表示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的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的特点.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将进一步发育成原肠胚.
(4)克隆转基因小鼠常用的技术手段有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植物来回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如图是种植在受到不同程度铅污染的土壤中的三种植物体内铅含量.

图中植物中,最适合用于修复受铅污染较严重地区土壤的是黑麦草,但所种植的植物不宜用作家畜饲料或者沼气池发酵,理由分别是铅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危害人体健康和铅可能随着沼液和沼渣的利用而造成新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