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846  134854  134860  134864  134870  134872  134876  134882  134884  134890  134896  134900  134902  134906  134912  134914  134920  134924  134926  134930  134932  134936  134938  134940  134941  134942  134944  134945  134946  134948  134950  134954  134956  134960  134962  134966  134972  134974  134980  134984  134986  134990  134996  135002  135004  135010  135014  135016  135022  135026  135032  13504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北京等很多城市都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图所示某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构成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人工湿地中菌类等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输入该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4)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
种群
重金属含量
(μg/kg鲜重)
0.00370.00370.0350.0350.34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丙和丁.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玉米经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水解秸秆中纤维素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
B.发酵过程中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可采用平板划线法
C.对玉米秸秆的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D.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使葡萄糖异构酶可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图1中甲、乙分别是培养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培养基中能提供氮源的物质是尿素.
(2)为了判断甲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应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接种等量的相应浓度的土壤稀释液,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如果上述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则证明该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3)如果将乙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能不能分解纤维素?并简述理由.否.该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因培养基中水解酪素等能提供碳源,纤维素被分解后产生的糖类等也可为其它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合理即得分)能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确保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或选择培养等).
(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种甲菌,对甲菌是否能产生抗生素产生了好奇.因此进行了对甲菌的探究活动.
①首先,他们想用实验室已经配置好的培养基来培养甲菌,要检测该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C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②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划线法(或稀释平板涂布法)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③甲菌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1μm,初步推测为真菌.甲菌一定还具有的结构有BD(多选).
A.荚膜    B.核糖体    C.拟核    D.细胞膜    E.芽孢    F.菌盖
④然后,他们将获得的甲菌落和乙、丙、丁三种致病菌进行了如图2中A图所示的操作处理,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观察到了如图2中的B所示现象.分析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甲菌产生了抗生素,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或甲菌产生的抗生素只能抑制乙菌的生长,而对丙、丁两种细菌没有影响)
⑤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在121℃、1.05kg/cm2、15~30min(或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彻底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致病菌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动植物种类繁多,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常见的湿地主要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C.到湿地保护区去旅游观光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破坏湿地会造成当地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景观式人工生态湿地兼具观赏与污水处理功能.图甲表示人工湿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图甲中某好氧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图甲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成分),藻类中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给细菌.
(2)图乙中与K值对应的点是a,若浮游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K值下降.bc段种群的出生率<(>、一、<)死亡率.
(3)对人工湿地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人为的控制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4)人工湿地拥有较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利用生态系统处理污水,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我国农村,秸秆等纤维素资源被大量焚烧,即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条件温和且无污染.现从农田采集土样,筛选纤维素酶的菌株,并研究其产酶条件.
(1)纤维素分解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分解者成分.
(2)用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培养后,发现菌落密集、连成一片,此时需要(用无菌水)稀释,才能获得单菌落.
(3)用刚果红染色法进一步筛选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图中透明圈产生的原因是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分解,图中最适合作为目标菌株的是菌4.
(4)得到纯化菌株后又进行多组实验,流程如下: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培养液初始pH对纤维素分解菌产酶能力的影响,若乙滤纸为底物测定,酶活力可以表示为单位时间内滤纸的分解量(或单位时间内葡萄糖的生成量).为进一步提高菌株产酶能力,还可以探究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随各地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的示意图.请回答:

(1)人工湿地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芦苇区植物、浮游藻类和绿化区植物,生物D属于次级消费者;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该人工湿地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达到净化的目的.为避免环境污染,在加强净化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上图中A、B、C、D为该湿地中的四种鱼,若人工大量放养B种鱼,则C种群的数量将减少(减少后维持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可以不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
C.外植体的消毒既要考虑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
D.培育出的试管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应直接移栽到大田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
C.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一旦感染杂菌则前功尽弃
D.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应倒插,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造纸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若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造成严重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其他细菌分离出来,需在该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源.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为了使培养基在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后能形成透明圈,还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才能配制成可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
(3)若制备能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则基本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化→分装→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倒平板
(4)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目的是为了杀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