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5116  135124  135130  135134  135140  135142  135146  135152  135154  135160  135166  135170  135172  135176  135182  135184  135190  135194  135196  135200  135202  135206  135208  135210  135211  135212  135214  135215  135216  135218  135220  135224  135226  135230  135232  135236  135242  135244  135250  135254  135256  135260  135266  135272  135274  135280  135284  135286  135292  135296  135302  13531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
B.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
C.样品处理过程中用蒸馏水的目的是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血红蛋白
D.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甲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乙图是病原体对B或T细胞缺陷小鼠、吞噬细胞缺陷小鼠和正常小鼠三种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c分别表示T细胞和B细胞,X和Y分别表示抗原和抗体.
(2)如果某小鼠胸腺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是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对应乙图中的曲线是②,吞噬细胞缺陷小鼠、正常小鼠对应乙图中的曲线分别为①③.
(3)产生抗体的细胞是图甲中的d(用字母表示),它可以由c或e细胞(用字母表示)分化而来.
(4)为了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医学上经常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或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毒失去寄生基础,抗体与病毒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淋巴因子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
B.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a、b、d表示三种内环境,①②③④表示相应通过的具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
B.图中b与d进行水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d为组织液
D.小肠粘膜(近肠腔一层)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现有下列装置(锥形瓶中为两个小烧杯,玻璃管中为某有色液体)、若干个正在萌发的种子、NaOH溶液、清水等材料,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实验原理:当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时,吸收的O2量小于释放出的CO2量.
(2)实验步骤:
①取三个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编号1、2、3,其中3号装置作为对照.
②在1号装置的锥形瓶中右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在2号、3号装置的锥形瓶中右边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
③在1号、2号装置的锥形瓶中左边的烧杯中放入等量的正在萌发的种子,3号装置左边的烧杯中放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观察三个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的变化.
(3)实验现象:
1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左低右高;
2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左高右低;
3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等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葡萄糖,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淀粉.
(2)图中Z是核糖核苷酸,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红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甘肃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

A.转录和翻译 B.贮存和复制

C.传递和表达 D.传递和贮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回答下列以CuSO4为实验试剂的有关题目.
Ⅰ、实验室中CuSO4和NaOH可配制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用于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配制双缩脲试剂的CuSO4浓度为0.01g/mL;使用时CuSO4不能过量,原因是CuSO4过量会产生Cu(OH)2蓝色沉淀干扰实验现象.
Ⅱ、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步骤如下.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A、B,A管加入1% CuSO4溶液和pH6.8缓冲液各1mL,B 加入蒸馏水和pH6.8缓冲液各1mL.
②往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
③往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淀粉溶液1mL.
④放入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⑤取出试管,各加入碘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二)讨论与分析
(1)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管蓝色;B管棕黄色.
(3)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的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估实验结果.
①检测方法: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1mL,50-65℃水浴加热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②预估结果:A管:无砖红色(或蓝色);B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家蚕的性别由ZW型性染色体决定,其方式与XY型刚好相反,即雌雄个体的体细胞含2个异型染色体,用ZW表示.家蚕中存在肤色正常(E)和纸样透明皮肤(e) (其他各项生命活动均正常)两个品种,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无相应的等位基因.雄蚕吃的桑叶少,蚕丝产品产量高,质量好.
现有正常肤色和油蚕两个品种的雌、雄尚未交配的纯种蚕蛾若干,请你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设计一种杂交方案,目的是在幼龄阶段就能区分雌、雄个体,以便分别喂养和缫丝,提高蚕丝产量和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