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巴州区期中)植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尿液中发现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将其排出体外
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体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秋•秦安县期末)如图所示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黑龙江校级期末)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
(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图所示;
(2)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
(3)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实验.
三个实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生长素多,③比④生长素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要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雁峰区校级学业考试)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桃江县校级期中)体液免疫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依靠( )
A.抗体 B.抗原 C.T细胞 D.溶菌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大连校级期末)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闵行区一模)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四川)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汕头校级模拟)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译音,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HIV(病毒)引起的.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侵染人体的HIV,其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主要在( )
A.HIV的核糖体
B.人体T细胞的核糖体
C.人体红细胞的核糖体
D.人体内细菌的细胞质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春•晋江市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