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5903  135911  135917  135921  135927  135929  135933  135939  135941  135947  135953  135957  135959  135963  135969  135971  135977  135981  135983  135987  135989  135993  135995  135997  135998  135999  136001  136002  136003  136005  136007  136011  136013  136017  136019  136023  136029  136031  136037  136041  136043  136047  136053  136059  136061  136067  136071  136073  136079  136083  136089  13609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甲所示;为研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和花的顶生与腋生性状的遗传规律,设计了两组纯种豌豆杂交的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由图乙可知花的着生位置由细胞核基因控制
B.图甲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是5:3
C.由图甲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D.图乙豌豆茎的高度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子一代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该实验中亲代的腋生花都需进行去雄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本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分布在不同岛屿上,后来发现分布在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嘴的形状各不相同,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下列问题:
(1)鸟嘴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2)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环境对鸟嘴的差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通过逐代积累和遗传,最终导致不同岛屿上的鸟嘴的形状各不相同;
(3)假如它们生活在同一个岛屿上,能产生如此多样的鸟嘴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它们处于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不存在不同的选择,选择是同方向的.
(4)上述选择的是生物的哪一种特性?变异,生物变异如何在下一代积累和加强?通过遗传,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5)拉马克学说的解释和上述的解释不同之处在于,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和适应是两回事,适应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拉马克学说认为变异和适应是一回事,用进废退是产生变异的过程,又是形成适应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B、b),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R、r),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1)控制黑身与灰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这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定律;
(2)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BbXRXr、灰身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BbXRY、灰身红眼;
(3)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4)子代雄蝇中,灰身白眼的基因型为BBXrY或BbXrY,黑身红眼的基因型为bbXR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1表示夏季某晴天该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将一株该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与图1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时(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据图1分析,在温度和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L<光照强度<M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图2中DE段的光照强度最可能与图1中的相对应.
②图2中F点对应于图1中的点.假如F点和B点时的温度相等,那么与F点相比B点时的光照强度(相等或强或弱),经过一昼夜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量将,依据是.
③据图3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2.5微摩尔/分.在图3中乙处给予光照时,分析短时间ATP的变化为增加;在丙处添加CO2时,分析短时间内C5的变化为减少.
④若在图3中丁处给予光补偿点的光照,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d.若在图3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e.若在图3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750微摩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植物细胞内的H2PO-浓度是细胞外的几千倍,一定浓度的HgCl2溶液可阻断ATP的水解.为了验证植物细胞对H2PO-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某品种成熟白萝卜(A)和幼嫩白萝卜(B),将其中间部分切成厚1mm、边长2cm的正方形薄片,分别浸泡于蒸馏水中,泵入空气24h,备用.取4个锥形瓶,标为甲、乙、丙、丁,按下表所列步骤进行实验(表格中“/”表示不加入):
步骤
①加入一定浓度的KH2PO4溶液10mL10mL10mL10mL
②加入蒸馏水10mL/10mL/
③加入一定浓度的HgCl2溶液/10mL/10mL
④测定初始浓度(S)测定各锥形瓶中H2PO-的浓度
⑤分别加入A或B的切片20片AABB
⑥24h后,测定终末浓度(T)测定各锥形瓶中H2PO-的浓度
⑦计算各瓶H2PO-浓度差值S-T
上述实验重复5次,计算平均值,将实验数据绘成柱形图,如图所示.
(1)实验结果表明,甲组萝卜切片吸收H2PO4-的数量最多.
(2)通过比较甲、乙(或丙、丁)组的实验数据,可推知植物细胞对H2PO4-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的.
(3)成熟组织吸收H2PO-的能力大于幼嫩组织,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①成熟组织细胞膜上的转运 H2PO-4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比幼嫩组织细胞膜上的多.
②成熟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较旺盛.若要进一步探究呼吸作用强度与线粒体数量的关系,可将成熟组织与幼嫩组织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通过比较二者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图中标号,横线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3]叶绿体和[13];结构15与[5或12]的形成有关;在细胞分裂间期,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14]染色质.
(2)图2、3、4在结构上的共同点主要是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图2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线粒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
(3)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的细胞膜分离出来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脂、磷脂、胆固醇,由此可判定该细胞是动物细胞(蓝藻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大肠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是组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 元素从CO2经C3、C5形成(CH2O)
B.已知N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部分,没有N 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H2O
D.P是构成ATP的必要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都有ATP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箭头表示的是O2 进出A结构和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B结构和细胞的过程
C.在较强光照下,B结构中产生的物质通过d过程参与光合作用
D.在较强呼吸作用下,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
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
C.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y-z)g
D.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y-x)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植物对K+、NO3-的吸收与根细胞膜上的载体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