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5956  135964  135970  135974  135980  135982  135986  135992  135994  136000  136006  136010  136012  136016  136022  136024  136030  136034  136036  136040  136042  136046  136048  136050  136051  136052  136054  136055  136056  136058  136060  136064  136066  136070  136072  136076  136082  136084  136090  136094  136096  136100  136106  136112  136114  136120  136124  136126  136132  136136  136142  13615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工诱变育种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可能使一部分个体产生突变B.大大加速育种进程,提高变异效率
C.可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D.诱变产生的突变,对人都有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不一定引起染色体变异
B.细胞质基因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能自我复制并能控制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所以蛋白质的合成可不在核糖体上进行
C.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实现了基因重组
D.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是由氢键相互连接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通过测定乙烯和CO2的产生量,探究“室温25℃条件下,在贮藏、保鲜过程中,乙烯合成抑制剂对毛叶枣果实的影响”.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材料和器材:
刚采摘的成熟度相近的毛叶枣若干,密闭容器,乙烯合成抑制剂,气相色谱仪(用于测定乙烯浓度),远红外CO2分析仪.
(2)方法和步骤:在室温25℃条件下:
①挑选足量的无破损,形状、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毛叶枣,随机分成2等份,编号为A、B.
②A组不做处理,B组在一定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
③从A、B两组中取出等量的毛叶枣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
④一小时后,分别从两个容器内抽取等量气体,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乙烯浓度,用远红外CO2分析仪测定CO2浓度,并记录数据.
⑤每隔3天,重复步骤③④.
(3)结果和结论:
所得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图1、图2分别表示A、B组实验结果)

①从上图可以看出CO2产生量与乙烯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或CO2产生量随着乙烯产生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乙烯产生量的减少而减少),推测形成上述关系的原因是乙烯能促进细胞呼吸.
②比较图1、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乙烯合成抑制剂能抑制乙烯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呼吸,延迟呼吸峰的出现.从而说明乙烯合成抑制剂有利于毛叶枣的贮藏、保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今的临汾汾河公园树郁林丛,是人们休闲健身的最佳场所.而其前身则是物种极少两岸黄沙飞满天的汾河滩,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片公园是一个A,当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B,其中的沙棘丛是一个C.(请填写下列的序号)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物种  E.生物圈
(2)如果对沙棘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 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请用坐标图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高度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
高度(cm)h≤1010<h≤3030<h≤5050<h≤80h>80
数量(株)1206232166
(3)由表可以看出,此沙棘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4)研究表明,沙棘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沙棘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5)汾河公园两侧的雪松是宝塔形,其原因是因为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这个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顶端优势.
(6)从汾河公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请写出两点国家改善环境的具体措施.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A、B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竞争.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图中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3所示,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①在B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D点时,该种群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据图可知该食用生物的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增长,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
③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在生产和生活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至少两例).保护濒危物种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2)兴奋只能从由感受器到达效应器,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该活动的发生没有依靠完整的反射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乙肝病毒(HBV)能侵入人体的肝细胞导致乙型肝炎.HBV不直接损伤肝细胞,人体在清除HBV的同时,常常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请结合所学的免疫知识与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为T细胞,④为B细胞.
(2)过程③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过程⑤表示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3)⑦与④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⑦能合成和分泌抗体,由⑦产生抗体的过程中,⑦细胞核内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
(4)体检时发现某人血清中有HBV的抗体,能否说明该人是HBV的携带者?不能,原因是人在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病原体的情况下均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1种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A过程是某激素对机体的作用过程,若该激素的作用结果影响了图A细胞①中该激素的分泌,这种信息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B.③的组成成分是受体蛋白质
C.若②表示的信息分子是抗利尿激素,则功能激活后,靶细胞的渗透压将会上升
D.糖尿病患者的血液若查出如胰岛细胞抗体等多种抗体,则该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次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
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