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复合氨基酸 (mg/L) | 叶绿素含量 (μg/mL) | 氧气释放量 (mg/L) | 细胞数倍增的时间(天) |
0(对照) | 0.11 | 6.85 | 5.8 |
2.3 | 0.14 | 8.67 | 5.5 |
11.1 | 0.25 | 9.21 | 4.9 |
12.5 | 0.22 | 7.56 | 5.7 |
20.8 | 0.12 | 7.34 | 8.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B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和诱导细胞凋亡。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初次免疫时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________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时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主要来自于________的增殖、分化。当发生病变,效应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起作用时,这种疾病叫____________。
(2)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为了鉴定此分泌物的化学本质,可选用 试剂。
(3)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细胞内物质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4)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 |
B. | 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 |
C. | 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 |
D. | 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 |
B. | 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 |
C. | 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 | |
D. | 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进行自由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B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同学为探究某植物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幼苗,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记录毛细刻度管的刻度,12小时后再次记录毛细刻度管的刻度。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如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量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光照强度:灯泡功率(W) | 0 | 2.5 | 5 | 7.5 | 10 | 12.5 | 15 |
开始时的液滴所在刻度 | 1 | 1 | 1 | 1 | 1 | 1 | 1 |
12小时后液滴所在刻度 | 0.8 | 1.5 | 1.9 | 2.2 | 2.4 | 2.5 | 2.6 |
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_。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光合作用的碳反应中,NADPH能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和氢 | |
B. | 缺镁只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 |
C. | 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 | |
D. | 光合作用的产物三碳糖,少部分在叶绿体内合成其他有机物,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转变成蔗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玉米 | B. | 油菜 | C. | 花生 | D. | 西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