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6177  136185  136191  136195  136201  136203  136207  136213  136215  136221  136227  136231  136233  136237  136243  136245  136251  136255  136257  136261  136263  136267  136269  136271  136272  136273  136275  136276  136277  136279  136281  136285  136287  136291  136293  136297  136303  136305  136311  136315  136317  136321  136327  136333  136335  136341  136345  136347  136353  136357  136363  136371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从成分、结构、功能等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  )
A.含有色素的细胞器一定是叶绿体
B.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C.能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D.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图Ⅰ为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图Ⅱ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图Ⅰ中外植体是指从植物器官、组织中分离出来的.
(3)图Ⅰ中的②和图ⅡA中培养基上的培养物都是由无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称为愈伤组织.
(4)图Ⅱ中D培养物已经形成幼体.请根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对图Ⅱ重新排序:B→A→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图为遗传信息传递的某过程的一段示意图,此段中共有几种核苷酸(  )
A.6种B.5种C.4种D.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基本单位
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都是自由水
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段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作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段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人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你的假设是:低温使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降低.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编号为A、B.
②在A、B两组装置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并保持长颈漏斗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在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A、B装置中漏斗液面的升高速度.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A组装置中漏斗液面的升高速度比B组快.
(4)可能的实验现象及评价:①A组装置中漏斗液面的升高速度比B组快,说明假设成立; ②A组装置中漏斗液面的升高速度比B组慢或相同,说明假设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2n=24)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图象(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甲的b阶段(填图中字母).
(2)图甲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活跃的时期是a、c(填图中字母).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正常解旋,转录生成的mRNA少,且原来的mRNA不断被分解.
(3)在图甲中,c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为2:1:2.
(4)在图甲a~e阶段中,能观察到图乙所示图象的是d,该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4或48条,该生物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5)如果将此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细胞核中含放射性DNA占总DNA的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1是仙人掌类植物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图2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图1所示细胞在夜间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该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2)图1所示植物对应图2中的A类植物(填字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该特殊的CO2同化方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图2中的A类植物在10~16时能(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原因有液泡中的苹果酸能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用于暗反应.
(4)与上午10时相比,中午12时B类植物细胞中C5含量变化是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门盲囊蛋白酶.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和8.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水浴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不能.理由是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淀粉、脂肪的比例,比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