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遂宁射洪中学高一6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合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大肠杆菌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分子数的比例是 。
(2)图中①、②、③三条带中条带②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是 。
(3)若只含32P的大肠杆菌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31P的大肠杆菌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31P的大肠杆菌(G0)放入只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则G3代细胞中的DNA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
(4)下图是DNA分子上一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该序列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 ”(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 )。
① 该基因表达过程中,合成mRNA 的过程称为 。
② 请写出编码上述氨基酸序列的 mRNA 序列 。
③若序列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遂宁射洪中学高一6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部分过程的简图,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是_____________,A过程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
(2)B过程发生的场所_____________,需要A过程提供__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无ATP产生的过程是________。
(4)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
(5)将一株植物从光下忽然移至暗处,其体内C3的含量变化会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 。
(6)用放射性标记CO2中的O,一段时间后哪些物质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____________,写出CO2中的C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过程中产生的[H]参与②过程 | |
B. | ②过程属于有氧呼吸,发生在线粒体 | |
C. | ③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增加 | |
D. | ②过程长期强于①过程时,植株正常生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有直接关系 | |
B. | 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 |
C. | 健康人尿液成分和理化性质一般不因饮水多少而变化是内环境稳态的具体表现之一 | |
D. |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将导致疾病发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①②过程发生在一种具有两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 | |
B. | 图中③④过程可表示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两个过程图 | |
C. | ⑤过程还需要氧气参与,而氧气可来自光反应 | |
D. | 图中虚线路径中产生的物质1不能用于所有生命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食物链是放射性物质${\;}_{\;}^{131}$I进入人体的唯一途径 | |
B. | 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 | |
C. | 可通过增加植物性食物在食品中的比例从而降低食物链中放射性物质${\;}_{\;}^{131}$I的富集作用对人造成的危害 | |
D. | 人工放射性核素${\;}_{\;}^{131}$I是自然界本身不存在的物质,所以不会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同基因中外显子的碱基对在整个基因碱基对中所占比例是相同的 | |
B. | 外显子所含碱基对一般多于内含子 | |
C. | 只有内含子序列是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 |
D. | 非编码区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