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6478  136486  136492  136496  136502  136504  136508  136514  136516  136522  136528  136532  136534  136538  136544  136546  136552  136556  136558  136562  136564  136568  136570  136572  136573  136574  136576  136577  136578  136580  136582  136586  136588  136592  136594  136598  136604  136606  136612  136616  136618  136622  136628  136634  136636  136642  136646  136648  136654  136658  136664  13667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

(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2、0.
(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递质受体的功能.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下丘脑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果图中的细胞乙代表T淋巴细胞,则其分泌物是淋巴因子.
(5)上图充分说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

(1)图甲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左下移动.
(2)由图甲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62mg.
(3)图乙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对该植物来说,图甲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乙中的状态依次是Ⅳ、Ⅱ、Ⅲ、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刺激迷走神经,能促进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当神经冲动到达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结构2中的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物质名称)将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物质与结构5上的特异性受体(或“受体”)(结构名称)结合后,使得结构5对Na+的通透性增强,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2)图3中能产生胰岛素的是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图4中6~9四种不同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和大肠杆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
B.病毒和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后者有
D.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途径是(  )
①突触小体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④轴突.
A.④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南瓜的皮色有白色、黄色和绿色三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基因(H、h和Y、y).有人利用白色(甲)、黄色和绿色3个纯合品种进行了如下三个杂交实脸:
实验1:黄×绿,F1为黄色,F1自交,F2为3黄:1绿
实验2:白色(甲)×黄,F1为白色,F1自交,F2为12白:3黄:1绿
(1)与南瓜皮色有关的两对基因(H、h和Y、y)位于两(或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2)南瓜皮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若H基因的作用是使酶1失去活性,而h基因无此效应,则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应该是Y.
②上述杂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白色(甲)、黄色和绿色品种的基因型依次是HHyy、hhYY、hhyy.
③实验2得到的F2代南瓜中,白色南瓜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白色南瓜占全部白色南瓜的比例为$\frac{1}{6}$.
④实验者接着做了第三个实脸:白色(乙)×绿→F1为白色,然后对F1植株进行测交,F2为2白:1黄:1绿,则白色(乙)的基因型为HHYY,若将F2代白皮南瓜植株自交,理论上F3南瓜皮色的表现型比例为白:黄:绿=24:3:5.
(3)研究发现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的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图2:
①可以推测,酶1氨基酸序列a、b两处的突变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其中a处是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b处是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的.
②研究还发现,失活酶1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或提前出现终止密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研究人员培育了体细胞含有两种外源抗虫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的转基因甘蓝.体细胞含两种抗虫基因的甘蓝表现为强抗虫,含一种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植株不抗虫(普通甘蓝).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存在右图所示的情况(细胞中只有2个抗虫基因).请回答(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1)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与普通甘蓝杂交,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图1乙类型,若F1部分表现为弱抗虫,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图1甲和丙类型;若选取图1乙和丙类型的转基因甘蓝的花粉可培育出单倍体强抗虫转基因甘蓝.
(2)下图表示人工远缘杂交培育的可育萝卜-甘蓝植株的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通常需要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图中的受精卵含有4个萝卜染色体组.
(3)若图2为普通甘蓝某细胞分裂时的曲线,在A点将核DNA用同位素标记后在不含标记同位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则在GH段可检测到没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frac{3}{4}$,没有放射性的配子最多所占的比例为$\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为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PTH,84个氨基酸的肽链)的合成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的钙元素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分布在血液、组织液及软组织中.当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通过补充一种脂质类物质维生素D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2)图中PTH从产生细胞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蛋白相结合,实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图中①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直接指导合成前甲状旁腺素原的模板上至少有345个核糖核苷酸(不考虑终止密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人体的受精卵在子宫中正常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中,下列反应或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ATP的合成和分解B.中心粒的加倍和移动
C.细胞的衰老和凋亡D.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

(1)图中拟核中重要的化学成分是DNA,A和B在结构上不同于C、D结构图的显著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B、C、D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以及遗传物质DNA.图中需要与其他分化的细胞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的细胞是C、D.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B,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叶绿素,因而它是一类营自养生活的生物.C与D在细胞结构的区别是D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
(3)C和D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