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6775  136783  136789  136793  136799  136801  136805  136811  136813  136819  136825  136829  136831  136835  136841  136843  136849  136853  136855  136859  136861  136865  136867  136869  136870  136871  136873  136874  136875  136877  136879  136883  136885  136889  136891  136895  136901  136903  136909  136913  136915  136919  136925  136931  136933  136939  136943  136945  136951  136955  136961  13696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和血型的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
A.蛋白质B.糖蛋白C.多糖D.磷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现代生物技术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如图表示利用乳腺反应器生产某种动物蛋白的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产流程中应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有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至少两种),实现③过程的依据有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mRNA与DNA间的碱基配对原则;
(2)蛋白质工程中,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合成来完成,而不直接改造蛋白质的原因是改造基因易于操作且改造后能够遗传;
(3)若相关蛋白质的核酸片段是从细胞质中获取的,则④过程包括反转录,诱导突变(定点诱变);
(4)进行⑤过程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5)为获得较多的遗传同质早期胚胎,可采用的方法是进行胚胎分割;
(6)为提高培育成功率,进行⑩过程之前,对早期胚胎的处理是取其部分细胞用目的基因探针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检测,对受体动物的处理是用特定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科学家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某山村一男性患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该男性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该病,他的两位姑姑中有一位患该病,该患病姑姑婚后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家庭中其他成员都正常,请分析回答:
(1)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计算;若要推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家系中进行分析,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请根据题意在图方框中绘制出该家庭三代遗传系谱图;

(3)该男性的基因型与其患病表妹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预计该男性与表现型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的女性婚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率是$\frac{1}{4}$;
(4)如果某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FF,基因a至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依次在1到6的位置,请选出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有同学认为是氧气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也有同学认为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请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原因.
供选的实验试剂和用品:
锥形瓶、酵母菌细胞(试剂1)、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ATP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下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1号瓶锥形瓶中都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3号锥形瓶瓶中都加澄清的石灰水.

(2)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5min,去除锥形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套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的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持续通入N2;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的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ATP溶液,持续通入N2;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的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持续通入空气;
(3)将三套装置放在温度适宜(25~35℃)的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8~10h);
(4)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是否进行无氧呼吸.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①若A套变浑浊,B套不变浑浊,C套变浑浊,则酵母菌无氧呼吸受ATP抑制,不受氧气抑制;②若A套变浑浊,B套变浑浊,C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无氧呼吸不受ATP抑制,受氧气抑制;;③若A套变浑浊,B套不变浑浊,C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既受ATP抑制,也受氧气抑制;④若A套变浑浊,B套变浑浊,C套变浑浊,则酵母菌无氧呼吸不受ATP抑制,也不受氧气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面是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代谢变化曲线图.其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
A.1和2B.3和4C.1,2和3D.1,3和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研究发现: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1)在分子水平上对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是否表达进行检测,可分为三步:首先要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其次还要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生转录;最后检测是否产生了干扰素,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
(2)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现象,若使贴满瓶壁的细胞继续增殖,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分瓶继续培养.
(3)饲养家蚕需要大量桑叶,人们遵循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了“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生态效益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玉米是单性花植物,其植株紫色基因(B)对绿色基因(b)是显性,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绿株、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试验选择.请回答: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择糯性绿株与糯性紫株杂交.如果用碘液处理其F2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并且在花蕾期和花期分别进行套袋和人工授粉等操作,得到的F1再与上述纯种品系中的糯性绿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绿株:糯性绿株:糯性紫株:非糯性紫株=1:1:1:1即可验证该定律.
(3)在种植糯性绿株和非糯性绿株的玉米田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玉米.
①若判断该变异是否由染色体变异引起,可观察黄株玉米的染色体情况,最好选择处于有丝分裂分裂中期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②若观察发现该黄色植株未发生染色体变异,为确定变异类型,进一步进行试验:种植该黄株玉米,使其自花传粉,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1,即可验证该变异为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沙棘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沙棘木蠹蛾可以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图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几种可能情形,其中m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在新引种沙棘的山坡上,若沙棘林种群每年以λ倍增长,则种群增长的曲线应为图中的a.若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t=N0λt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此时,K称为环境容纳量.在m点时,沙棘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3)若图示种群为沙棘木蠹蛾,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K2以下(K、K1、K2以下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球孢白僵菌能引起沙棘木蠹蛾患病,干旱能抑制该菌的生长,若m点变化为干旱,则m点后的变化曲线应为图中的d,在m点后,短时间内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内环境稳态是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的.图1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宿主细胞及发送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图2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所示的HIV主要侵染的甲细胞是指T细胞,乙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抗原,丙细胞叫做T淋巴细胞.
(2)图1的甲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以表示为RNA$\stackrel{逆转录}{→}$DNA$\stackrel{转录}{→}$RNA$\stackrel{翻译}{→}$蛋白质.(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④过程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
(4)人们一直期待HIV疫苗研制成功,HIV疫苗能够大大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的原因是能够诱导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效果令人满意的HIV疫苗,这可能与HIV容易变异有关.
(5)图2所示反射弧的反射中枢位于人体的脊髓中.抽取手指血液时并不发生缩手的行为,说明b神经元的活动也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此时,突触前膜所释放的递质对b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