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6889  136897  136903  136907  136913  136915  136919  136925  136927  136933  136939  136943  136945  136949  136955  136957  136963  136967  136969  136973  136975  136979  136981  136983  136984  136985  136987  136988  136989  136991  136993  136997  136999  137003  137005  137009  137015  137017  137023  137027  137029  137033  137039  137045  137047  137053  137057  137059  137065  137069  137075  13708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请回答下列关于基因控制性状的两个问题:
(一) 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谷,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行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1,回答:

(1)“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2)“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aaBB、aaBb.
(3)若A对a、B对b基因完全显性,“红脸人”的基因型有4种.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产生的后代中不产乙醇脱氢酶,产乙醛脱氢酶的个体的比例是$\frac{1}{64}$.
(4)由上述材料推知,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理由是因为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
(二) 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图2),请分析回答:
(5)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脂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6)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出现3:1结果的是(  )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酵母菌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比值
C.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D.15N的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后,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瓠瓜(一种蔬菜)果实苦味(以下称:苦味株)与非苦味(以下称:正常株)
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的.只有当显性基因A与B共同存在时,才产生苦味果实.现有纯种正常株甲和乙,二者杂交后,F1代全部是苦味株;F1代自交,F2代苦味株与正常株之比为9:7.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F1代的基因型是AaBb.F2代正常株中与甲和乙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占$\frac{5}{7}$.
(2)用F1代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然后用一定浓度的处理得到纯合植株,这些植株的表现型为苦味株和正常株.
(3)现有纯合的正常株丙,利用以上纯种类型甲和乙,可鉴定出丙的基因型是否为aabb.请补充实验步骤并预期结果:
第一步:将丙与甲类型、乙类型分别进行杂交;
第二步:观测杂交后代的果实是否有苦昧.
若两组杂交后代的果实都没有苦味,说明正常株丙的基因型是aabb.
(4)现有一种既不含A基因也不含B基因的优良瓠瓜品种丁,露天种植时,后代却出现了许多苦味株,最可能是:接受了基因型为AB的外来花粉.
(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瓠瓜同化的能量有四即、分解者利用、未利用的能量.如果该农田中有一条食物链:瓠瓜→害虫→害虫天敌,为了提高瓠瓜的产量,可采取禁捕或适当放养等方法来减少害虫;用生态学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害虫天敌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瓠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农民利用大棚将玉米和大豆种子间行播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并使玉米和大豆提前上市.如图为夏初晴朗天气时所测得的玉米一昼夜氧气吸收、释放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种子内还原性糖的含量将增加,胚中有机物含量将增加.
(2)与大豆相比,玉米叶片中特有的含叶绿体的细胞是维管束鞘细胞,当大棚中C02含量降低时,生长最先受到影响的植物是大豆,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较玉米弱.
(3)与D点相比,H点时大棚内氧气含量增加,如果土壤中缺镁,E点时的O2释放量将减少.
(4)收割后,大豆的根、茎、叶还可作为绿肥,尤其可增加土壤中矿质元素氮的含量,土壤中的某种微生物如,独立生活时也可通过其生理作用增加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 脂肪中H的比例是12%

C.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量X<Y

D. 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四个生物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C.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装入动植物→灌满自来水→密封瓶口→放在阳光下
D.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温→加碘液→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度
C.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蔗糖溶液的浓度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速度越快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B.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

C.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D.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
B.生物种类越复杂,种群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必然都有利,对被捕食者必然都有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