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7056  137064  137070  137074  137080  137082  137086  137092  137094  137100  137106  137110  137112  137116  137122  137124  137130  137134  137136  137140  137142  137146  137148  137150  137151  137152  137154  137155  137156  137158  137160  137164  137166  137170  137172  137176  137182  137184  137190  137194  137196  137200  137206  137212  137214  137220  137224  137226  137232  137236  137242  13725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强,类囊体膜上合成NADPH加快
B.t2→t3,光合速率基本不变,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反应速率也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碳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C5化合物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含有基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 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 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多方向性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选择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年限越长.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 F1 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矮茎:中茎:高茎=9:6:1.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所占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四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Y小鼠,理由是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廇细胞外,可能还有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杂交瘤细胞中有1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200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不能无限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1表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的示意图,图2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请你说出判断的理由(至少两种)需要载体、需要消耗ATP.
(2)如果图1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植物死亡,请你分析植物死亡的原因: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毛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死亡.
(3)若图2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D(填写字母)比正常细胞少,可以表示细胞吸收O2和排出CO2的方式分别是b和c.
(4)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其他膜结构.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关系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真核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波菜叶肉细胞相比,A细胞缺少的细胞器为叶绿体.
(2)将A细胞浸泡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其原因是⑩(填代号)的浓度较小.K+是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需能量主要由③(填代号)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及细胞内外的多种蛋白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真核细胞,理由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甲蛋白能与细菌、病毒结合,使细菌、病毒失去毒性,甲蛋白是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
(3)乙蛋白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其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若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其积累碘时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直接能源物质供能时的反应式ATP$\stackrel{酶}{→}$ADP+Pi+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面与水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
B.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要脱水
C.线粒体中没有水的分解,但有水的生成
D.越冬或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用试剂及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苏丹Ⅲ可将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红色
B.健那绿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在50~65℃水浴条件下呈现紫色
D.在含有还原糖的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分析如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 别材  料用于鉴定的试剂现象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A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豆浆B    紫色
梨汁或苹果汁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花生 苏丹ⅢC
    淀粉碘液蓝色
(1)据如表填空:
A:健那绿;B:双缩脲试剂;C:橘黄色.
(2)②组实验中,利用到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待测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下面某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步:取3支洁净的相同的试管,分别标号1、2、3.
第二步: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相应实验液体.1号:加入2mL正常人尿液;2号:加2mL葡萄糖溶液;3号:加2mL大量食糖者的尿液;
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2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并将这3支试管水浴加热约两分钟.
第四步: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Ⅰ:1号试管现象: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
Ⅱ:2号试管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
Ⅲ:3号试管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不含葡萄糖; 若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含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