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7115  137123  137129  137133  137139  137141  137145  137151  137153  137159  137165  137169  137171  137175  137181  137183  137189  137193  137195  137199  137201  137205  137207  137209  137210  137211  137213  137214  137215  137217  137219  137223  137225  137229  137231  137235  137241  137243  137249  137253  137255  137259  137265  137271  137273  137279  137283  137285  137291  137295  137301  13730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将某种植物栽培于玻璃温室内,如图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的密闭玻璃温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
(1)图中曲线表示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区段是b~d,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的点是b,d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CO2+H2O$→_{叶绿体}^{光照}$(CH2O)+O2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a点时植物细胞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用于生命活动,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C3的还原过程.
(3)光照强度和温度都能影响光合作用,是通过内部因素色素和酶起作用的.
(4)曲线最终结果没有恢复到a点所对应的CO2浓度,说明在此温室中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能.(答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在细胞分裂末期,新细胞壁的形成与图中[D]高尔基体有关.
(2)有氧呼吸主要在[C]线粒体中进行.在[F]中进行的代谢过程是光合作用.
(3)该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C、E、F(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适宜温度下,让无菌空气沿箭头方向缓慢流动,并用CO2分析仪测定M、N两处气体CO2浓度的变化.同化箱内除了测量花卉外,无其他生物.图2是图1装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通过计算而绘制的曲线图.如要保证同化箱内花卉的干物质量在0~24h内始终不低于0h前,理论上一天最多能黑暗处理(  )
A.14.4小时B.14.6小时C.14.8小时D.15.0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膜蛋白是一类结构独特的蛋白质,它镶嵌于膜脂的特性使这一蛋白处于细胞与外界的交界部位,是细胞执行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如图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A和B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很可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B.如膜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促性激素的受体
C.如蛋白质B具有运输功能,其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可能消耗ATP
D.如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其活性的高低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生物学实验中,酒精是用途较广的一种化学试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鉴定植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实验,使用体积分数(下同)为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使用70%的酒精,目的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使用无水乙醇,目的是溶解色素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使用95%的酒精,目的是作为解离液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细胞核内的液体称核液,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液内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的染色质
B.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C.核糖体的合成都与核仁结构有关
D.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但不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补充完整以上程序.
②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
④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frac{3}{16}$,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frac{1}{2}$.
⑤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培育年限吗?请简要概述你的方案.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熟后开黄花的植株即为纯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病(A-a)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世代相传;乙病(B-b)的发病率较低,往往是隔代相传.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根据材料作答: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
男   性27925064465
女   性2811624701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主要理由是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如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Ⅲ10 的基因型aaXBXB或aaXBXb
②如果Ⅳ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frac{1}{8}$,只患甲病的几率为$\frac{3}{8}$.
③如果Ⅳ11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患病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Ⅲ9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突变成为隐性基因b;当Ⅲ10的基因型为XBXb时,产生的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上述Xb的精子结合,就出现了女孩是乙病患者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C5(或五碳化合物);;

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2)和一般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同的特点是CO2首先被固定为C4,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干旱(或沙漠)地区.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细胞呼吸过程产生,产生CO2 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4)图2为某蔬菜基地测定的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曲线a中,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深 (深或浅).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30%蔗糖溶液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渗透平衡时MA小于M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图2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由①②③(填数字)组成,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时MB等于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若图2为实验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此时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