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7256  137264  137270  137274  137280  137282  137286  137292  137294  137300  137306  137310  137312  137316  137322  137324  137330  137334  137336  137340  137342  137346  137348  137350  137351  137352  137354  137355  137356  137358  137360  137364  137366  137370  137372  137376  137382  137384  137390  137394  137396  137400  137406  137412  137414  137420  137424  137426  137432  137436  137442  13745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40个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会发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弱光照,用较小的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蛋白质及其单体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D.不同氨基酸由于结构不同,会呈现不同酸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层层相依.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型H7N9流感病毒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B.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
D.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胰岛素形成时,首先在胰岛B细胞中先合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最后生成胰岛素(如图所示).该过程中一定会改变的是(  )
A.肽键的数量B.元素的种类C.氨基酸的种类D.“-S-S-”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378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①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②取样前振荡试管; ③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酵母菌密度太大.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4)如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
O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
1.51.23.03.84.64.03.22.82.5
201.25.05.34.22.11.20.80.6
251.25.25.64.62.91.00.60.2
301.24.95.54.82.21.30.70.5
351.21.51.82.02.21.30.80.6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法.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种内斗争加剧.
④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实验:
实验1:探究某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尿液中有葡萄糖);
实验2:证明血浆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实验均需要增加的一种试剂是斐林试剂,实验原理葡萄糖是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血浆比尿液颜色深,颜色干扰大.
(3)实验1预测:若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某人不患有糖尿病;若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造成或患有糖尿病.
(4)实验2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步骤1:取5mL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用离心机离心,获得上清液;
步骤2:取上清液,加入斐林试剂,摇匀,水浴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上清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神经系统中,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2)性腺发育的主要调节过程是图中的内外刺激→A→B→C→E→靶器官(用字母与箭头表示);胰液分泌的主要调节过程是内外刺激→A→F→效应器(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3)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能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有(  )
A.不同器官的血流量变化范围有较大的差别,脑的血流量变化最大
B.运动时人体血流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骨骼肌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研究发现,在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为24[H]+6O2$\stackrel{酶}{→}$12H2O+大量能量.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有跨膜H+浓度梯度条件下,含含F0-F1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用差速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它结构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abef(填选项前的字母).
a.DNA   b.丙酮酸   c.葡萄糖   d.染色质   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穗着生于植株顶端,雌穗位于茎杆中部叶腋间.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使植株不出现雌穗而变成雄株,隐性突变t基因纯合会使原来产生花粉的雄穗变成雌穗而转变成雌株,且隐性突变t基因纯合会掩盖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的表现,若要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BbTt(♂)×BBtt(♀)B.BbTt(♂)×bbtt(♀)C.bbTt(♂)×bbtt(♀)D.bbTt(♂)×BBt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