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7501  137509  137515  137519  137525  137527  137531  137537  137539  137545  137551  137555  137557  137561  137567  137569  137575  137579  137581  137585  137587  137591  137593  137595  137596  137597  137599  137600  137601  137603  137605  137609  137611  137615  137617  137621  137627  137629  137635  137639  137641  137645  137651  137657  137659  137665  137669  137671  137677  137681  137687  13769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
翅形复眼形状体色翅长
野生型完整球形
突变型菱形
(1)由表可知,果蝇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
(2)突变为果蝇种群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不定向性)的特点.
(3)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雄蝇.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长翅:短翅=1:1,雄蝇的基因型有4种.
(4)若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善实验设计的步骤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怎样时,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请用遗传图解表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静息电位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内外浓度差,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70mV时,此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因此,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Na+内流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
(2)在缺氧处理25min时,给予细胞3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3)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器,图2、3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CO2进入甲内先与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写出具体名称)结合反应生成三碳酸分子,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至NADPH中的和ATP中的被还原成三碳糖分子.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分子,大部分运到甲外转变成.而O2是在甲内类囊体膜或光合膜(写出具体结构)上产生,与物质①直接进入细胞器乙中参与代谢.
(2)从图2、3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在35℃时,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3(mg/cm2•h).
(3)在25℃~40℃之间,随温度的升高真正光合速率增强(增强、减弱、不变、先增强后不变).恒定在上述30℃温度下,维持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基因中缺失一段DNA,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段的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当RNA聚合酶与该DNA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时,有可能使包括a、b、c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为原核细胞某个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有5个mRNA与模板DNA形成的杂交双链
B.该基因被转录多次,方向均由右向左进行
C.翻译在转录还没有结束就开始
D.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起.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增加了翻译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携带者.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病是隐性遗传病B.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frac{1}{2}$
C.Ⅱ-4是携带者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frac{1}{3}$或$\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在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数目各不相同
B.②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③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可自由进出核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过程一定使细胞中ATP水解的是(  )
A.载体蛋白的形状改变
B.线粒体内膜中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
C.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
D.叶绿体基质中CO2固定形成三碳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pH.
(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
(3)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
(4)实验3的结果还证实,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在变性过程中肽键是否因此而断裂呢?请设计一个验证“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的实验.
材料用具:0.01g•mL-1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0.1g•mL-1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蛋清、清水、酒精灯、试管、滴管等必备用品.
实验原理: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呈紫色.
如果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仍呈紫色,即可证明肽键没有断裂.
方法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B,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蛋清液.
②对A试管加热,对B试管不加热.
③冷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1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入4滴0.01g•mL-1双缩脲试剂B,摇匀.
④观察两试管的颜色变化.
⑤预期结果:A、B试管均变紫.
实验结论: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