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7920  137928  137934  137938  137944  137946  137950  137956  137958  137964  137970  137974  137976  137980  137986  137988  137994  137998  138000  138004  138006  138010  138012  138014  138015  138016  138018  138019  138020  138022  138024  138028  138030  138034  138036  138040  138046  138048  138054  138058  138060  138064  138070  138076  138078  138084  138088  138090  138096  138100  138106  138114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B对b为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请分析亲本是(  )
A.图1和图3B.图1和图4C.图2和图3D.图2和图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活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核仁内有rRNA形成
C.DNA可自由穿过核膜上的核孔
D.细胞核是转录和翻译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某种酶(PG)开始合成并显著增加,促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长途运输和长期保鲜.科学家利用反义RNA技术(见图解),可有效解决此问题.该技术的核心是,从番茄体细胞中获得指导PG合成的信使RNA,继而以该信使RNA为模板人工合成反义基因并将之导入离体番茄体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新植株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反义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反义RNA与细胞原有mRNA(靶mRNA)互补形成双链RNA,阻止靶mRNA进一步翻译形成PG,从而达到抑制果实成熟的目的.请结合图解回答:

(1)反义基因像一般基因一样是一段双链的DNA分子,合成该分子的第一条链时,使用的模板是细胞质中的信使RNA,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所用的酶是反(逆)转录酶.
(2)若要以完整双链反义基因克隆成百上千的反义基因,常利用PCR技术来扩增.
(3)如果指导番茄合成PG的信使RNA的碱基序列是A-U-C-C-A-G-G-U-C-,那么,PG反义基因的这段碱基对序列是-T-A-G-G-T-C-C-A-G-
-A-T-C-C-A-G-G-T-C-.
(4)合成的反义基因在导入离体番茄体细胞之前,必须进行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反义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5)将人工合成的反义基因导入番茄叶肉细胞,最后达到抑制果实成熟,该生物发生了变异,这种可遗传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在受体细胞中该基因指导合成的最终产物是反义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固定化酶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参数.如图1: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在生产中的优点是可反复使用.
(2)曲线②中,35℃和80℃的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通过本实验,你对酶的最适温度的认识是既能使酶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又能维持较长时间.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3)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图2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A、B.
(4)在酶的活性不受抑制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画出加入甲物质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并按表内要求完成操作.
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
蒸馏水222A
pH=8缓冲液0.50.50.50.5
淀粉溶液1111
甲生物提取液0.3
乙生物提取液0.3
丙生物提取液0.3
总体积3.83.83.8B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为2.3,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或多于+++)(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无关变量有各组间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至少写出2种).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斐林试剂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试管2.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你认为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决定这3种酶的DNA(基因)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将某种兼型厌氧菌接种到碳水化合物培养基上,先在有氧条件下,然后转到无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菌体产生的物质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在15分钟时,有关ATP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ATP的浓度开始下降B.ATP产生的速率开始下降
C.ATP的消耗开始增加D.ATP分子开始分解为ADP和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①②③④⑤⑦⑨.(2分)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光合作用(能否)核糖体细胞壁
××
×
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A,乙B,丙D.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Ⅱ.(7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 40×,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
(3)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A.

(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0.5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  ②未加盖盖玻片.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象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左上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象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上一个字“上”,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有两种植物,一种在强光下生长,一种阴蔽处生长.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光强[umol光子/(m2•s)]0102550100250500600
放养速率[umolO2/(m2•s)]叶片A-20-10-5-15152830
叶片B-2-0.51.536101211
(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强光下的叶片是A;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2)如果在某光强下,叶片放氧速率为零,如果用此光强照射大田作物,则作物很难正常生长,分析原因是达到单叶光补偿点时,群体内部特别是中下层的叶片的光照强度仍在之下,这些叶子不但不制造养分,反而变成消耗器官(或:夜晚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综合一天的总呼吸量大于光合作用量).
(3)光照强度>600 μmol光子/(m2•s)时,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被CO2 浓度限制.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转移途径是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4)若绘制A、B两叶片放氧速率曲线图,则大约在175 μ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A、B 两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
(5)为提取叶片B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无水乙醇、碳酸钙、石英砂.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基本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解析错误的是(  )
A.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B.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包扎伤口要用透气的纱布,是为了保证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且S1>S2,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渗透平衡时Sl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
B.液面不再上升时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
C.前期漏斗内液面能够不断上升是因为水分子只能从烧杯进入漏斗,而不能从漏斗内进入烧杯
D.若将S1和S2换成两种与以上蔗糖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则△h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