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8121  138129  138135  138139  138145  138147  138151  138157  138159  138165  138171  138175  138177  138181  138187  138189  138195  138199  138201  138205  138207  138211  138213  138215  138216  138217  138219  138220  138221  138223  138225  138229  138231  138235  138237  138241  138247  138249  138255  138259  138261  138265  138271  138277  138279  138285  138289  138291  138297  138301  138307  13831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质量标准,0~6个月的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为12%~18%.现有一种待测婴儿奶粉,请你尝试完成鉴定实验.
(1)实验目的:鉴定该待测婴儿奶粉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材料用具:相同浓度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和待测婴儿奶粉溶液、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04溶液、试管和滴管等.
(4)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人2mL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编号甲)和2mL的待测婴儿奶粉溶液(编号乙).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人2mL的0.1g/mL的NaOH溶液,振荡,摇匀.
③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人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振荡,摇匀,比较颜色的变化.
(5)结果预期:①若乙试管中的紫色程度与甲试管中的紫色程度基本一致,则该待测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符合质量标准.
②若乙试管中的紫色程度比甲试管中的紫色程度浅,则该待测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不符合质量标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相关指标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B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_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____________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含___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________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它结构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DNA b.丙酮酸 c.葡萄糖 d.染色质 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待检测的物质使用试剂呈现颜色或现象
A细胞呼吸产物CO2重铬酸钾溶液绿色
B无氧呼吸产物酒精溴麝香草酚蓝灰绿色
C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
D花生中的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为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2)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3)该食物网中不包含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4)某种原因使蛇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说明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最高营养级
(5)环保工作者欲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蛇的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蟾蜍完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A、B、C、D是实验位点(其中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轴突-胞体”突触,D为神经肌肉接点).已知药物X可以阻断屈肌反射活动,请设计实验证明药物X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

(1)实验材料:药物X,电刺激装置,完整剥离的蟾蜍屈肌反射弧若干.
(2)实验思路:要验证这种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必须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上分别用药物处理,药物处理部位须位于刺激点和效应器之间,然后刺激感受器,观察效应器,观察效应器的反应,得出结论
①取完整剥离的蟾蜍屈肌反射弧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
②甲组将药物X放在C处,乙组将药物X放在D处,丙组将药物X放在A处,丁组不作处理起对照作用.
③用电刺激装置分别刺激4组反射弧的点,观察.
(3)实验结果预期:甲组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乙组将药物放在D处,刺激B,肌肉收缩;丙组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肌肉收缩;丁组不放药物,刺激B,肌肉收缩.
(4)实验分析:
①药物X放在C处后,电刺激实验B位点,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情况是不发生改变.
②若药物X通过促进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则甘氨酸可能是一种抑制性(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③若药物X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的递质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则可能阻止了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的开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请回答:
(1)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I/G)不同.在摄食后,I/G变大(大或小),这是由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所致.
(2)将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高糖组和低糖组释放胰岛素的量有明显差异.此结果说明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3)桑树叶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①实验步骤:
a.从上述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作为甲组,把另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
c.对丙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mL/d,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②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数量实验开始时(mmol/L)给药4周后( mmol/L )
103.85±1.283.94±2.20
1018.62±3.0810.12±2.65
1019.46±3.9819.00±2.70
③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生物的性状有的仅由一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荠菜(2N=32)是一年生植物,果实的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两种纯合类型的荠菜杂交,F1全为三角形,用F1与纯合卵圆形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与纯合卵圆形品种杂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三角形:卵圆形=3:1;
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三角形:卵圆形=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荠菜果实的形状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实验2产生的F2中三角形荠菜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frac{1}{5}$.
(2)让实验1得到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卵圆形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代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三角形:卵圆形=7:9.
(3)从实验2得到的果形为三角形的荠菜中任取一株,用果形为卵圆形的荠菜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这个株系的果形种类及数量比,理论上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果形为三角形:卵圆形=1:1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frac{4}{15}$.
(4)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31条的荠菜植株称为单体荠菜.分析发现,形成这种单体荠菜的根本原因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其它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由于正常植株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等异常分裂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B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2)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C组,原因是C组所运用的方法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突变频率比较低.
(3)A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F2所得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frac{1}{3}$.
(4)在一遗传学上把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单体与正常个体之间,差别极其微小,可以进行交配.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其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ABBDD(A、B、D表示染色体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42,已分离得到21种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单体,应用单体可把新发现的隐性基因定位在特定的染色体上.现有一小麦隐性突变纯合体,请设计实验确定基因在哪对染色体上.
实验步骤:①将小麦隐性突变纯合体与21种野生型小麦单体逐一杂交,得F1;②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F1出现隐性突变型,而且这种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1,说明基因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那条染色体上.若F1全为野生型,说明基因不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那条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B.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C.tRNA、mRNA、rRNA都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D.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