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8353  138361  138367  138371  138377  138379  138383  138389  138391  138397  138403  138407  138409  138413  138419  138421  138427  138431  138433  138437  138439  138443  138445  138447  138448  138449  138451  138452  138453  138455  138457  138461  138463  138467  138469  138473  138479  138481  138487  138491  138493  138497  138503  138509  138511  138517  138521  138523  138529  138533  138539  138547  170175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 )

曲线上的点

S1

S2

S3

S4

S5

N

20

50

100

150

180

(K-N)K

0.90

0.75

0.50

0.25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关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4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五年前某草原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但本地草食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C.大量放养本地食草动物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