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8419  138427  138433  138437  138443  138445  138449  138455  138457  138463  138469  138473  138475  138479  138485  138487  138493  138497  138499  138503  138505  138509  138511  138513  138514  138515  138517  138518  138519  138521  138523  138527  138529  138533  138535  138539  138545  138547  138553  138557  138559  138563  138569  138575  138577  138583  138587  138589  138595  138599  138605  13861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时,细胞由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2、4、8 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胃癌细胞凋亡率,结果如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
分析讨论:
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增强.
b.图-2、图-3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或Bax基因与Bel-2基因的表达;或促Bax蛋白产生和抑制Bel-2蛋白产生)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品系
基因型DDGGddGGDDgg
①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乙与丙.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DdGG.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frac{1}{8}$.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了探究d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普通(非甜):比较甜:非常甜=2:1:1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两对基因同在9号染色体上,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为什么?没有,因为两条姐妹染色体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
(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请据图回答:

(1)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
(2)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雌性,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雌性为XX,雄性为XY):若子代性别为雄性,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WW个体不能成活).
(3)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100%;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汗液内氯化钠含量增加是本病的特征.对于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部感染,新一代的抗生素可能更有效.但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
①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
②载体具有特异性.
(4)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ATP,但与普通的酶不同的是,它不对所转运的分子进行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对非洲爪蟾(二倍体)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示意图(含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2)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两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是XY(或性)染色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3)发生了图3中DE段变化的是图1细胞.在B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
(4)将处于图3中AB段的生殖干细胞置于富含放射性胸苷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更换成普通培养液继续培养.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1次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定能检测到$\frac{1}{2}$的染色体有放射性,处于第3次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能(填“一定能”、“不一定能”)检测到$\frac{1}{2}$的染色体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安徽盛产茶叶,科技人员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对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有关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从 8:00开始到 10:00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气温回升、CO2浓度适宜等.
(2)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从图中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降低.
(3)至下午15:00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限制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胞间CO2浓度较低等.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得知茶树喜阴湿环境,他们设想如在茶园空隙处间行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等,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能有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他们欲利用学校的一块正方形茶园进行探究,请完善以下实验:
①将该茶园均分为东、西两块,分别标为A组、B组,其中B组为实验组.
②A组不处理,B组间种适量的玉米,对两组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
③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测量A、B两组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
④如果B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高于A组,则说明他们的设想是正确的,原因可能是间作玉米能提高环境的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CO2浓度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变形虫和眼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如图a→b→c→d表示眼虫被变形虫吞噬和消化的全过程,据图回答:
(1)②是起源于①的一种细胞器,叫溶酶体,其中包含消化食物的水解酶;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它还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功能.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经初步加工后转运到①.
(2)a和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
(3)变形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述实验思路:将变形虫切成两半,对比观察无核的一半和有核一半的生命活动状况(或者答“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对比观察无核和有核细胞的生命活动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某生物小组以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具体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处理方法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
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50%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70%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处理时间各为3.75ms94%
光照时间为135s100%
A.光照相同的时间,甲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少于丙组
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某些过程不需要光照,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
C.该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与光反应无关
D.实验中叶绿体产生的ATP和[H]没有被光照时的暗反应全部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需消耗的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