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8748  138756  138762  138766  138772  138774  138778  138784  138786  138792  138798  138802  138804  138808  138814  138816  138822  138826  138828  138832  138834  138838  138840  138842  138843  138844  138846  138847  138848  138850  138852  138856  138858  138862  138864  138868  138874  138876  138882  138886  138888  138892  138898  138904  138906  138912  138916  138918  138924  138928  138934  13894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
材料用具: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完全培养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液中苹果幼苗生长发育情况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苹果小叶病与土壤中缺锌、缺镁的关系.
(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完全培养液(或A组).
(3)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A培养缸,配置等量缺锌、缺镁的培养液,分别放入B、C两个培养缸中.
②将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三个缸中.
③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若A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②若A缸内苹果幼苗正常生长,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③若A缸内苹果幼苗正常生长,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5)观察发现,缺镁培养液培养的苹果幼苗叶片发黄,请解释原因:镁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元素,缺镁叶绿素不能合成,导致叶片发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遗传特性与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⑧(填序号).
(2)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图一所示细胞缺少的细胞结构为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3)将图二所示细胞浸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其原因是①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②细胞膜及其以内部分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4)图一中,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⑦⑧(填序号).
(5)图二结构中存在DNA的结构有①⑧⑨(填序号).
(6)将图二细胞用纤维素酶处理可以除去结构④,但不破坏其他结构.
(7)图一中从抗体合成到分泌出细胞,需依次经过的具膜结构的细胞器顺序是⑤③(填序号).
(8)图一中与主动转运有关的细胞器有③⑤⑥⑦(填序号,至少写出两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氨基,D表示羧基.(用文字表达)
(2)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分子失去2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脱水缩合.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B、C、G,表示肽键的字母是E、F.
(4)该化合物由2种氨基酸组成.
(5)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孔复合体是DNA、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B.染色质主要是由DNA、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C.细胞核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
D.细胞核的外膜与内质网膜相连,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连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不作任何处理8.76112.39
B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溶液的鹅膏蕈氨酸1 μL15.72149.73
(1)“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的目的.
(2)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下面实验.
实验步骤: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乙酰胆碱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收缩频率降低,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的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化学反应.a代表麦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乙图中,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麦芽糖酶的含量是有限的.如果温度升高5℃,催化速率将变降低.不能(能/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酶的量增加一倍,请在乙图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4)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③中70℃应改为37℃.
(2)④中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50~65℃水浴中一段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种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控制花色的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

现选取白色、红色和紫色三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红花×白花,F1全为红花,F2表现为3红花﹕1白花;
实验二: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2表现为9紫花﹕3红花﹕4白花.
请回答:
(1)基因A和基因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花色.
(2)在杂交实验过程中,应在母本花粉未成熟时,除去全部雄蕊,其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去雄后,为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应进行套袋处理.
(3)实验一中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测交实验可验证其基因型,原因是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4)实验二中,F2紫花中杂合子的比例为$\frac{8}{9}$,若这些紫花杂合子自交,则得到的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21: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甲中X、Y、Z分别表示一天24小时的温度变化、总光合速度(㎎/h)、净光合速度(㎎/h).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中午12点时,Z曲线下降的原因是温度上升,呼吸强度增强,光合速度基本不变.
(2)图甲中中午12点时,植物的呼吸速度约为30㎎/h.
(3)图甲中Z线的b点上升,其原因是温度下降,酶活性下降,呼吸速度下降,吸收O2量减少.
(4)图甲中光合速度与呼吸速度相等的点是d、h.
(5)如果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作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将蒸馏水改为二氧化碳缓冲液(碳酸氢钠),修改后测得的O2变化量绘制成的曲线如图甲中的曲线Z.为使测得的O2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死的花生幼苗和等量的二氧化碳缓冲液,设对照的目的是排除温度等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6)若给乙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是否可能出现18O2?请说明理由?可能,C18O2→H218O→18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取培养液10mL加入到试管中,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 计数,估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
(2)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数值.
(3)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变化图形,如图所示.
(4)当种群数量达到$\frac{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稳定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 性.一般说来,低浓度促进生长.
(2)图中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曲线是1(填序号).和杂草相比,农作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低(填低或高)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左右(用字母表示).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点时,对杂草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