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9021  139029  139035  139039  139045  139047  139051  139057  139059  139065  139071  139075  139077  139081  139087  139089  139095  139099  139101  139105  139107  139111  139113  139115  139116  139117  139119  139120  139121  139123  139125  139129  139131  139135  139137  139141  139147  139149  139155  139159  139161  139165  139171  139177  139179  139185  139189  139191  139197  139201  139207  13921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对细胞核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DNA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B.是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D.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能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B.蛋白酶C.麦芽糖酶D.脂肪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玉米籽粒的有色(显性)和无色(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E、F、G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是无色的.科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有色纯合品系.选育出了甲、乙、丙三个基因型不同的无色纯合品系,且这3个无色品系与该有色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回答:
(1)用X射线处理有色品系的玉米种子,目的是提高突变频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无色籽粒变异.
(2)上述3个无色品系之一的基因型为eeFFGG(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若任意选取两个无色品系之间杂交.则子一代均应表现为有色籽粒.
(3)等位基因(Ee、Ff、Gg)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情况: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有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仅利用甲、乙、丙进行杂交实验确定三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符合上述哪种情况.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让每两个品系之间杂交得到三组F1,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三组F2籽粒颜色.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三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①;
若一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3:1,其他两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②;
若三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3:1,则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后,能依靠其自身的特殊结构.从初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发挥其功能部位,这一过程叫蛋白质分选.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分选蛋白为真核细胞的丙酮酸脱氢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线粒体中,该细胞器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
(2)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核仁.
(3)胰岛素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成熟,最终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蛋白质分选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性.
(4)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最高时的pH为5.0,但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为7.2,则细胞质基质中的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进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稳定.少量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会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哪两种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
A.出生率和死亡率B.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D.死亡率和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
获得的结果如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光合作用(能否)核糖体细胞壁
××
×
(1)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白哪类生物?
甲A,乙B,丙D.
A.玉米    B.乌龟    C.蘑菇    D.蓝藻
(2)如果其中一种生物是蓝藻,它和细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区别是蓝藻是自养,绝大多数细菌是异养;
如果其中一种生物是玉米,它和乌龟的主要区别是乌龟属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玉米属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
(3)以上3种不同生物细胞结构相比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说明细胞具有统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糖类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的糖类都可以用于提供能量
B.有的糖类可以参与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如核糖和脱氧核糖
C.植物细胞主要的储能糖类是淀粉,动物细胞中是糖原
D.麦芽糖是葡萄糖连接成的二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有两个纯种小麦品种,甲品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乙品种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现将这两个品种进行下列3组实验,结果都能筛选出矮秆抗锈病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stackrel{?}{→}$F2$→_{人工选择}^{?}$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stackrel{花药离休培养}{→}$幼苗$\stackrel{秋水仙素}{→}$若高植株$\stackrel{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甲品种种子$\stackrel{飞船搭载太空飞行、返地种植}{→}$多种变异植株$\stackrel{人工选择}{→}$新品种
(1)第①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frac{1}{16}$.
(2)第②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中花药离体培养为幼苗,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得幼苗中含矮秆抗病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rac{1}{4}$.
(3)第③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一般来说,在多种变异植株中符合要求的新品种比例较低(高或低).育种时所需处理的种子应当是萌发的而非休眠的,原因是细胞分裂旺盛,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容易获得只具有单层细胞的材料,但内表皮是无色透明的,用其直接作观察材料,效果不理想.中性红是一种弱碱性pH指示剂,变色范围为pH 6.4~8.0之间(酸性为红色,碱性为黄色).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进入液泡;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回答下列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小刀在鳞片叶内侧划成约2cm2的小块,两手握住小块的两侧并朝内表皮方向对折,露出内表皮,然后用镊子取下小片内表皮.
步骤二:将取下的内表皮放入0.03%的中性红溶液中染色3min后,放在清水中浸泡10min,以褪去细胞壁的颜色.
步骤三: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将上述内表皮置于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步骤四:从盖玻片一侧滴加0.5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的操作需要重复多次,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步骤五: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步骤六:将装片上的蔗糖溶液置换成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现象分析
①观察结果显示,液泡的颜色为桃红色,由此可判断细胞液偏酸性.
②图中A处的物质是蔗糖溶液.细胞B的细胞核被着色,而其他结构没有着色,可能的原因是该细胞已死亡.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质壁分离无法复原,原因可能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④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KNO3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简单)扩散、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较强放射性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
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可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